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1 梨果实石细胞 | 第12-13页 |
1.1 梨果实石细胞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| 第12页 |
1.2 影响梨石细胞含量的因素 | 第12页 |
1.3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2 分子标记概述及应用 | 第13-15页 |
2.1 分子标记的概述 | 第13页 |
2.2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3-15页 |
2.2.1 第一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3-14页 |
2.2.2 第二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4页 |
2.2.3 第三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4-15页 |
3 GBS的概述及发展 | 第15-16页 |
3.1 GBS的定义与背景 | 第15页 |
3.2 GBS的技术优势 | 第15页 |
3.3 GBS在植物上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4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与QTL定位的研究及应用 | 第16-20页 |
4.1 分子遗传图谱的概述与应用 | 第16-18页 |
4.1.1 分子遗传图谱的概述 | 第16页 |
4.1.2 分子遗传图谱在果树上的发展应用 | 第16-18页 |
4.2 QTL定位的概述与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4.2.1 QTL定位的概述 | 第18页 |
4.2.2 QTL定位在果树上的研究发展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不同品种梨果肉石细胞含量的分析 | 第20-3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21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21-2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1 不同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组分的频率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 不同品种的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 | 第25-27页 |
3 讨论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砀山和秋月杂交后代的果肉石细胞含量的分析 | 第30-36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0-31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30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30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30-3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5页 |
2.1 杂交F1代果实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2 杂交F1代果实石细胞含量的频率分析 | 第34-35页 |
3 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砀山和秋月杂交后代果肉石细胞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| 第36-58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6-39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36-37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37-39页 |
1.2.1 叶片DNA的提取 | 第37页 |
1.2.2 测序实验 | 第37-38页 |
1.2.3 数据分析 | 第38-3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5页 |
2.1 GBS测序与比对 | 第39-43页 |
2.2 SNP检测与基因分型 | 第43-48页 |
2.3 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2.4 QTL定位 | 第49-51页 |
2.5 GO和KEGG分析 | 第51-54页 |
2.6 候选基因的筛选 | 第54-55页 |
3 讨论 | 第55-58页 |
全文结论 | 第58-60页 |
全文创新点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