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学论文--外力作用论文--风化作用论文

岩石风化细菌对板岩的风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符号说明第12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矿物-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 岩石(矿物)-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岩石(矿物)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细菌风化岩石(矿物)能力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 微生物对岩石(矿物)的风化机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细菌风化岩石(矿物)作用的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细菌风化岩石(矿物)的机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氧化还原反应作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有机酸的酸解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螯合作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生物膜的作用第19页
    第二节 微生物成岩成矿作用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风化作用对形成泥石流物源的影响第20-22页
    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-23页
第二章 岩石风化细菌的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3-31页
    1 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菌株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供试岩石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培养基第23页
    2 试验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岩石风化细菌的筛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摇瓶条件下岩石风化细菌风化板岩的溶解效应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发酵液pH值与元素含量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岩石风化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岩石风化细菌的鉴定第24-25页
    3 结果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菌株对板岩的溶解作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菌株产铁载体试验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菌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菌株鉴定第27-30页
    4 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不同环境条件下Pantoea sp.E153和Arthrobacter sp.F74风化板岩的生理机制研究第31-69页
    1 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菌株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供试岩石及培养基第31页
    2 试验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摇瓶条件下菌株风化板岩的动态试验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发酵液细菌数量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发酵液pH及元素含量的变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3 结果第32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碳氮源条件下供试菌株的风化作用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酵液OD_(600)和pH值的变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发酵液中的元素含量变化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葡萄糖量条件下供试菌株岩石风化能力比较第37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酵液细菌数量及pH的变化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发酵液中元素的变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岩石表面元素释放速率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变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RDA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供试菌株的风化效果第4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发酵液细菌数量和pH的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发酵液的元素变化情况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岩石表面元素释放速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变化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不同温度条件下供试菌株的风化效果第58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 发酵液细菌数量及pH变化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 发酵液中元素含量的变化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 岩石表面元素释放速率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变化第65-66页
    4 讨论第66-69页
第四章 岩石风化细菌风化板岩形成微小矿物颗粒的试验过程第69-87页
    1 材料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供试菌株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供试岩石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1.3 BHm培养基第69页
    2 试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岩石样品元素含量及矿物组分分析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供试菌株风化板岩的动态及静态试验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发酵液细菌数量及pH的测定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发酵液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测定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2.6 岩石表面形态观察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7 岩石矿物物相分析第71页
    3 结果第71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岩石样品元素组成及矿物组分测定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供试菌株风化板岩的动态试验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酵液细菌数量及pH的变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发酵液中元素含量的变化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岩石表面元素释放速率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变化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岩石表面的形态观察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供试菌株对板岩的静置试验第77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发酵液细菌数量和pH的变化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发酵液中元素的变化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岩石表面元素释放速率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的变化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 板岩表面的形貌观察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6 岩石矿物物相分析第81-84页
    4 讨论第84-87页
结论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5页
附录第95-97页
致谢第97-9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研究
下一篇:碳纳米管负载贵金属基催化剂苯酚加氢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