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亚洲史论文--西亚(西南亚)论文--黎巴嫩论文--现代史(1920年~)论文--共和国(1943年~)论文

民族与宗教双重视野下黎巴嫩政治与外交研究(1943-1991)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8页
    (一)选题意义第8页
    (二)研究现状第8-15页
    (三)写作难点第15-16页
    (四)概念界定第16页
    (五)时间界定第16-18页
一、民族与宗教因素对黎巴嫩政治的影响第18-26页
    (一)德鲁兹派与马龙派南北分治局面的形成第18-20页
    (二)黎巴嫩国民公约与教派政治体制的确立第20-21页
    (三)伊斯兰什叶派由政治边缘化逐渐崛起第21-23页
    (四)内战中民族与宗教因素仍为主导因素第23-26页
二、民族与宗教因素对黎巴嫩外交的影响第26-34页
    (一)冷战背景下黎巴嫩在两大阵营间左右为难第26-27页
    (二)阿以冲突中黎在亲以与亲阿拉伯之间徘徊第27-29页
    (三)穆斯林难以摆脱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矛盾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(四)黎叙“特殊关系”制约黎巴嫩外交独立自主第31-34页
三、教派政治导致黎巴嫩国内长期动荡第34-40页
    (一)教派分权使中央政府对国家管理不力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人口变动使教派政治体制缺少稳定性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两大宗教及教派内部历史积怨难以消除第36-37页
    (四)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经典中政治论述有别第37-40页
四、黎巴嫩政治与外交中的民族主义分析第40-46页
    (一)阿拉伯民族主义或是地区民族主义第40-41页
    (二)外交始终难以摆脱民族关系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(三)外部势力长期影响黎巴嫩政治发展第43-44页
    (四)黎巴嫩国家民族主义发育阻碍重重第44-46页
五、对黎巴嫩政治与外交走出困境的思考第46-49页
    (一)体制上需要完成从教派体制到政党体制的转型第46-47页
    (二)政治上需要完成从地区政治到民族国家的构建第47页
    (三)外交上需要摆脱地区民族主义对外交政策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(四)教育上需要黎巴嫩人完成从教徒到公民的转变第48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6页
附录第56-61页
后记第61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1857-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新探
下一篇:前后数字标记物对空时距知觉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