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标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3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1 企业信用 | 第15页 |
2.1.2 信用风险 | 第15页 |
2.1.3 企业信用评价 | 第15-16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信用评价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层次分析法 | 第17页 |
2.2.4 5C信用评价方法 | 第17页 |
2.2.5 财务比率分析评价法 | 第17-18页 |
2.3 文献综述 | 第18-23页 |
2.3.1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3.2 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2.3.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用评价的综述 | 第21页 |
2.3.4 文献述评 | 第21-23页 |
3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3-38页 |
3.1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| 第23-25页 |
3.1.1 信用评价缺乏系统性 | 第23-24页 |
3.1.2 信用评价指标缺乏全面性 | 第24页 |
3.1.3 指标之间权重缺乏科学性 | 第24-25页 |
3.1.4 信贷人员缺乏客观性 | 第25页 |
3.2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的建立 | 第25-31页 |
3.2.1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| 第26页 |
3.2.2 评价指标初步建立 | 第26-31页 |
3.3 财务指标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3.1 营运能力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2 偿债能力相关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3 发展能力相关性分析 | 第34页 |
3.3.4 评价指标的解释 | 第34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4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权重、评价标准与信用等级的确定 | 第38-51页 |
4.1 层次分析法 | 第38-39页 |
4.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4.2.1 构造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| 第40-41页 |
4.2.2 计算一级指标各个判断矩阵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| 第41-42页 |
4.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2-44页 |
4.3.1 构造二级权重判断矩阵 | 第42-43页 |
4.3.2 计算二级指标各个判断矩阵权重及一致性检 | 第43-44页 |
4.4 计算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 | 第44-45页 |
4.4.1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| 第45页 |
4.5 评分标准的确定 | 第45-49页 |
4.6 信用等级的确定 | 第49-5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性检验 | 第51-55页 |
5.1 可行性检验 | 第51-53页 |
5.2 检验结果 | 第53-55页 |
6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建议及案例应用 | 第55-61页 |
6.1 事前调查 | 第55页 |
6.2 事中评估 | 第55-56页 |
6.3 贷后管理 | 第56页 |
6.4 案例应用 | 第56-61页 |
6.4.1 客户的基本情况 | 第57页 |
6.4.2 评价结果 | 第57-59页 |
6.4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7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61-62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5页 |
附录1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初选专家调查表 | 第66-67页 |
附录2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初选专家调查表2 | 第67-68页 |
附录3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 | 第68-71页 |
附录4 Y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标准调查表 | 第71-72页 |
附录5 18 家企业营运能力数据 | 第72-73页 |
附录6 18 家企业偿债能力数据 | 第73-74页 |
附录7 18 家企业发展能力数据 | 第74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