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 | 第6-7页 |
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41页 |
1.1 选题的来源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、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8-37页 |
1.2.1 高填方路堤填料的非饱和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8-32页 |
1.2.2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与变形研究现状 | 第32-37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| 第37-41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7-40页 |
1.3.2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40-41页 |
第二章 路堤填料的物理参数试验研究 | 第41-60页 |
2.1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| 第41-44页 |
2.2 填料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研究 | 第44-56页 |
2.2.1 填料土的天然含水率 | 第44-45页 |
2.2.2 填料土的天然密度 | 第45-46页 |
2.2.3 填料土的颗粒分析 | 第46-47页 |
2.2.4 填料土的颗粒密度比重 | 第47页 |
2.2.5 填料土的液塑限 | 第47-48页 |
2.2.6 填料土的击实特性 | 第48-50页 |
2.2.7 填料土的渗透特性 | 第50-52页 |
2.2.8 填料土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微观结构 | 第52-56页 |
2.3 填料土的改良性质研究 | 第56-59页 |
2.3.1 改良土的物理性质 | 第56-57页 |
2.3.2 改良土的工程力学性质 | 第57-5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三章 路堤填料的水土特性试验研究 | 第60-89页 |
3.1 路堤填料的压力板仪试验 | 第60-63页 |
3.2 路堤填料的水土特征曲线研究 | 第63-80页 |
3.2.1 典型的水土特征曲线表述 | 第63-65页 |
3.2.2 适用于路堤填料水土特征曲线的模型研究 | 第65-80页 |
3.3 路堤填料水土特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| 第80-87页 |
3.3.1 路堤填料水土特性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| 第80-82页 |
3.3.2 基质吸力、压实度、质量含水率的多元回归分析 | 第82-85页 |
3.3.3 基质吸力、初始含水率、质量含水率的多元回归分析 | 第85-8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四章 路堤填料的非饱和强度试验研究 | 第89-105页 |
4.1 路堤填料的GDS非饱和直剪试验 | 第89-93页 |
4.1.1 试验设备 | 第89-90页 |
4.1.2 试样制备 | 第90-91页 |
4.1.3 试验过程 | 第91-93页 |
4.2 路堤填料的非饱和剪切强度试验结果 | 第93-103页 |
4.2.1 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分析 | 第93-96页 |
4.2.2 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的求解与分析 | 第96-10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五章 路堤填料的非饱和蠕变试验研究 | 第105-130页 |
5.1 路堤填料的非饱和剪切蠕变试验 | 第105-107页 |
5.1.1 试验设备 | 第105-106页 |
5.1.2 试样制备 | 第106页 |
5.1.3 试验过程 | 第106-107页 |
5.2 路堤填料的非饱和蠕变特性分析 | 第107-112页 |
5.2.1 非饱和剪切蠕变全过程曲线研究 | 第107-109页 |
5.2.2 非饱和剪切蠕变分别加载曲线研究 | 第109-111页 |
5.2.3 非饱和路堤填料的蠕变机理分析 | 第111-112页 |
5.3 非饱和路堤填料的长期强度 | 第112-117页 |
5.3.1 土体的长期强度 | 第112-113页 |
5.3.2 路堤填料的长期强度的求取 | 第113-117页 |
5.4 非饱和路堤填料的蠕变本构模型与参数识别 | 第117-129页 |
5.4.1 土体蠕变的基本力学模型 | 第117-121页 |
5.4.2 路堤填料的经典 Burgers 模型 | 第121-126页 |
5.4.3 关于基质吸力的非饱和路堤填料蠕变模型 | 第126-12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29-130页 |
第六章 基于FLAC~(3D)非饱和路堤填料蠕变模型的二次开发 | 第130-144页 |
6.1 FLAC~(3D)软件概述 | 第130-133页 |
6.2 非饱和路堤填料蠕变模型的三维差分形式 | 第133-136页 |
6.3 非饱和路堤填料蠕变模型的二次开发 | 第136-143页 |
6.3.1 模型开发所需的环境 | 第136-137页 |
6.3.2 模型二次开发代码的编写 | 第137-14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43-144页 |
第七章 非饱和超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监测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 | 第144-167页 |
7.1 超高填方路堤现场监测分析 | 第144-148页 |
7.1.1 超高填方路堤现场监测方案设计 | 第144-145页 |
7.1.2 超高填方路堤填筑阶段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| 第145-146页 |
7.1.3 超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| 第146-148页 |
7.2 超高填方路堤地质模型的建立 | 第148-151页 |
7.2.1 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148-149页 |
7.2.2 模型参数的设定 | 第149-150页 |
7.2.3 数值仿真分析的步骤及基本假定 | 第150-151页 |
7.3 超高填方路堤填筑过程数值仿真分析 | 第151-158页 |
7.3.1 分级填筑阶段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| 第151-155页 |
7.3.2 不同基质吸力与不同压实度对填筑过程的影响 | 第155-158页 |
7.4 超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数值仿真分析 | 第158-165页 |
7.4.1 工后变形与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| 第158-163页 |
7.4.2 不同基质吸力对工后沉降变形的影响 | 第163-165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65-167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67-171页 |
8.1 结论 | 第167-170页 |
8.2 展望 | 第170-171页 |
致谢 | 第171-1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3-1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