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50页 |
1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2 几种新型DNA功能化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| 第15-30页 |
1.2.1 核酸检测 | 第16-18页 |
1.2.2 蛋白检测 | 第18-19页 |
1.2.3 金属离子检测 | 第19-22页 |
1.2.4 其它检测 | 第22页 |
1.2.5 细胞成像分析 | 第22-30页 |
1.2.5.1 细胞中核酸成像 | 第23-25页 |
1.2.5.2 细胞中蛋白成像 | 第25-28页 |
1.2.5.3 细胞中金属离子成像 | 第28-30页 |
1.3 几种新型比率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 | 第30-37页 |
1.3.1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比率荧光探针 | 第30-32页 |
1.3.2 基于量子点的比率荧光探针 | 第32-33页 |
1.3.3 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比率荧光探针 | 第33-34页 |
1.3.4 基于纳米金的比率荧光探针 | 第34-36页 |
1.3.5 基于硅纳米材料的比率荧光探针 | 第36-37页 |
1.4 本论文立题思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50页 |
第二章 硅点荧光猝灭效应及其在定量检测MiR-27a中的应用 | 第50-66页 |
2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2页 |
2.2.1 试剂和材料 | 第51页 |
2.2.2 仪器 | 第51-52页 |
2.2.3 目标物S-miR-27a检测 | 第52页 |
2.2.4 样品处理 | 第5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1页 |
2.3.1 实验原理 | 第52-53页 |
2.3.2 SiNDs对Cy5-c27a的猝灭效应初探 | 第53-55页 |
2.3.3 实验条件优化 | 第55-58页 |
2.3.3.1 pH的影响 | 第56页 |
2.3.3.2 NaCl浓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2.3.3.3 猝灭时间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2.3.4 灵敏度 | 第58-59页 |
2.3.5 选择性 | 第59-60页 |
2.3.6 实际样品分析 | 第60-61页 |
2.4 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第三章 Rox-DNA功能化硅点比率荧光检测HeLa细胞中的汞(Ⅱ) | 第66-89页 |
3.1 引言 | 第66-6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3.2.1 仪器 | 第67页 |
3.2.2 试剂和材料 | 第67-68页 |
3.2.3 SiND-DNA-Rox的制备 | 第68页 |
3.2.4 目标物Hg(Ⅱ)检测 | 第68页 |
3.2.5 样品处理 | 第68页 |
3.2.6 细胞培养 | 第68-69页 |
3.2.7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69页 |
3.2.8 HeLa细胞成像 | 第6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84页 |
3.3.1 实验原理 | 第69-70页 |
3.3.2 可行性分析 | 第70-73页 |
3.3.2.1 SiNDs对Rox-DNA-SH的猝灭效应 | 第71-72页 |
3.3.2.2 Rox-DNA-SH与汞(Ⅱ)之间的作用 | 第72-73页 |
3.3.3 SiND-DNA-Rox的制备及其重现性 | 第73-74页 |
3.3.4 SiND-DNA-Rox的表征 | 第74-75页 |
3.3.5 Rox荧光信号强度和比率信号强度的对比 | 第75-76页 |
3.3.6 实验条件优化 | 第76-78页 |
3.3.7 选择性 | 第78页 |
3.3.8 分析性能 | 第78-79页 |
3.3.9 实际样品分析 | 第79-80页 |
3.3.10 可视化检测 | 第80-81页 |
3.3.11 细胞中Hg(Ⅱ)检测 | 第81-84页 |
3.4 结论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第四章 Cy5-S2.2功能化硅点比率荧光检测黏蛋白MUC1及癌细胞成像研究 | 第89-105页 |
4.1 引言 | 第89-9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90-92页 |
4.2.1 仪器 | 第90页 |
4.2.2 试剂和材料 | 第90-91页 |
4.2.3 SiND-S2.2-Cy5的制备 | 第91页 |
4.2.4 细胞培养 | 第91页 |
4.2.5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91-92页 |
4.2.6 荧光成像和荧光检测 | 第9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2-100页 |
4.3.1 实验原理 | 第92-93页 |
4.3.2 SiND-Mal用量的优化 | 第93-94页 |
4.3.3 SiND-S2.2-Cy5的表征 | 第94-95页 |
4.3.4 实验条件优化 | 第95-96页 |
4.3.4.1 pH的影响 | 第95-96页 |
4.3.4.2 SiND-S2.2-Cy5与MUC1作用时间的影响 | 第96页 |
4.3.5 特异性 | 第96-97页 |
4.3.6 细胞毒性分析 | 第97-98页 |
4.3.7 细胞双色成像 | 第98-99页 |
4.3.8 分析性能 | 第99-100页 |
4.3.9 样品分析 | 第100页 |
4.4 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5页 |
第五章 FAM-DNA功能化硅点在MCF-7细胞溶酶体双色荧光成像及其氢离子检測中的应用 | 第105-125页 |
5.1 引言 | 第105-106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06-110页 |
5.2.1 仪器 | 第106-107页 |
5.2.2 试剂和材料 | 第107页 |
5.2.3 SiND-Apt-FAM的制备 | 第107-108页 |
5.2.4 细胞培养 | 第108-109页 |
5.2.5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109页 |
5.2.6 荧光测定和细胞成像 | 第109页 |
5.2.7 溶酶体共定位 | 第109页 |
5.2.8 细胞内pH校正曲线 | 第109-110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0-120页 |
5.3.1 实验原理 | 第110页 |
5.3.2 SiND-Apt-FAM的表征 | 第110-111页 |
5.3.3 SiND-Apt-FAM对H~+的响应 | 第111-113页 |
5.3.3.1 pH响应范围 | 第111-112页 |
5.3.3.2 pH可逆性 | 第112页 |
5.3.3.3 pK_a值的测定 | 第112-113页 |
5.3.4 离子强度和共存物干扰 | 第113-114页 |
5.3.5 细胞毒性分析 | 第114-115页 |
5.3.6 细胞双色成像及共定位分析 | 第115-119页 |
5.3.7 溶酶体pH的测定 | 第119-120页 |
5.4 结论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25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125-126页 |
附录: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