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全身性疾病论文--免疫性疾病论文--变态反应性疾病论文

干酪乳杆菌调控对虾原肌球蛋白口服致敏反应的效果及机理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引言第13-28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3页
    1.2 食物过敏概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食物过敏流行病学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口服耐受与食物过敏第14-18页
    1.3 肠道菌群(共生菌)调节食物过敏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之间的联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肠道菌群调控食物过敏的相关机理第19-21页
    1.4 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第21-24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第27-28页
第二章 活性霍乱毒素B亚基及霍乱毒素B亚基-原肌球蛋白融合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第28-4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质粒扩增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提取质粒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高保真PCR扩增目的基因CTB序列(含目的质粒插入点同源序列)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目的载体质粒线性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PCR扩增产物和目的载体进行同源重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重组蛋白在E.coli BL21中少量表达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重组蛋白在E.coli BL21中大量表达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MBP-CTB-EGFP重组蛋白细胞膜穿透能力验证第39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pEX-4T-1-MBP-CTB-EGFP-1OHis质粒构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pEX-4T-1-MBP-CTB-TM-10His质粒构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pEX-4T-1-MBP-CTB-EGFP-10His质粒原核表达及纯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pEX-4T-1-MBP-CTB-TM-10His质粒原核表达及纯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MBP-CTB-EGFP重组蛋白细胞膜穿透能力验证第43-44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4-45页
第三章 Balb/c小鼠原肌球蛋白口服致敏及益生菌LcZhang治疗模型的构建以及机理初步探究第45-67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5-46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对虾中原肌球蛋白提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alb/c小鼠口服致敏模型及益生菌干预模型构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小鼠每周体重变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小鼠临床过敏症状评分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、IgG2a、IgG1测定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血清中组胺(Histamine)的测定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小鼠肠道不同部位切片HE染色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小鼠小肠部位RNA提取及反转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qPCR检测小鼠小肠中Tslp、Il33基因mRNA表达量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数据分析第54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5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对虾中TM的纯化及SDS-PAGE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小鼠体重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小鼠过敏症状评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变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2a、IgG1变化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小鼠血清中组胺浓度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小鼠肠道黏膜损伤情况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65-67页
第四章 益生菌LcZhang维持小鼠T细胞免疫稳态并缓解食物过敏作用研究第67-87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7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68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Balb/c小鼠口服致敏模型及益生菌干预模型构建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小鼠免疫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小鼠脾细胞、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体外培养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小鼠血清、脾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多细胞因子测定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小鼠大肠、小肠部位RNA提取及反转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qPCR测定小鼠大肠、小肠中相关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mRNA表达量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、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分化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数据分析第72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7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LcZhang对致敏小鼠体内Th2反应的影响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LcZhang对致敏小鼠体内Th1反应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LcZhang对致敏小鼠体内Th17反应的影响第81-85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85-87页
第五章 LcZhang维持小鼠肠道菌群稳态及免疫耐受性以缓解食物过敏机制研究第87-102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87-88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仪器第88-89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Balb/c小鼠口服致敏模型及益生菌干预模型构建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小鼠大肠、小肠部位RNA提取及反转录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qPCR测定小鼠大肠、小肠中相关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mRNA表达量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小鼠脾脏、肠系膜淋巴结、派式结细胞表面抗体的流式染色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小鼠脾脏、肠系膜淋巴结、派式结细胞含胞内抗体的流式染色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小鼠肠道内内容物16S rRNA测序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数据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讨论第93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LcZhang对致敏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小鼠大肠、小肠中免疫耐受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LcZhang对脾脏中免疫耐受相关DC细胞亚群的影响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LcZhang对脾脏中免疫耐受相关T细胞亚群的影响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小鼠脾脏中B细胞分化情况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01-102页
第六章 总结论、创新点及研究展望第102-104页
    6.1 总结论第102-103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03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103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16页
附录: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第116-118页
致谢第118-119页
已发表论文第119-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工甜味剂通过甜味受体途径调节胰岛β细胞内分泌功能研究
下一篇:材料应用与装置艺术表现性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