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脏毒性的临床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4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14-19页 |
1.1 研究对象 | 第14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2.1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| 第14-15页 |
1.2.2 实验室检查 | 第15页 |
1.2.3 APL危险分层 | 第15页 |
1.2.4 肝功能损伤分级 | 第15-16页 |
1.2.5 分化综合征定义 | 第16页 |
1.2.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 | 第16-17页 |
1.3 治疗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诱导缓解治疗 | 第17页 |
1.3.2 巩固及维持治疗 | 第17-18页 |
1.3.3 高白细胞治疗 | 第18页 |
1.3.4 支持治疗 | 第18页 |
1.3.5 肝功能损伤的治疗 | 第18页 |
1.3.6 分化综合征的防治 | 第18页 |
1.4 疗效标准 | 第18-19页 |
1.5 随访 | 第19页 |
1.6 统计学处理 | 第19页 |
2 结果 | 第19-29页 |
2.1 一般资料 | 第19-22页 |
2.2 诱导缓解治疗 | 第22-26页 |
2.2.1 诱导缓解治疗疗效 | 第22页 |
2.2.2 不同诱导治疗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2.2.3 双药组与单药组肝脏毒性的比较 | 第23-24页 |
2.2.4 诱导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 | 第24-26页 |
2.2.5 诱导治疗期间肝脏酶学的特点 | 第26页 |
2.2.6 ATO短期蓄积量与肝脏毒性的相关性 | 第26页 |
2.3 巩固治疗期间肝脏毒性 | 第26-27页 |
2.4 维持治疗期间肝脏毒性 | 第27页 |
2.5 复发与生存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5.1 双药诱导组与单药诱导组远期疗效比较 | 第27-28页 |
2.5.2 Ⅲ~Ⅳ度肝功能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 讨论 | 第29-33页 |
4 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附录A 缩略词 | 第38-39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