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1.3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出租车政府管制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相关理论 | 第16-23页 |
2.1 政府管制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1 政府管制的内涵 | 第16页 |
2.1.2 政府管制的基本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2 政府管制的基本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2.1 管制公共利益理论 | 第17页 |
2.2.2 管制俘虏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3 激励管制理论 | 第18页 |
2.2.4 寻租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| 第19-23页 |
2.3.1 城市道路公共资源相对有限 | 第20页 |
2.3.2 出租车行业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| 第20-21页 |
2.3.3 出租车市场信息不对称 | 第21页 |
2.3.4 出租车行业存在外部性 | 第21-23页 |
3 大连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沿革及主要模式 | 第23-32页 |
3.1 大连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沿革 | 第23-26页 |
3.1.1 大连市国有企业垄断时期(1978-1985年) | 第23-24页 |
3.1.2 车辆资源稀缺时期(1985-1992年) | 第24页 |
3.1.3 市场准入放开时期(1992-1996年) | 第24-25页 |
3.1.4 严格数量管制时期(1996年至今) | 第25-26页 |
3.2 大连市出租车行业主要管制模式 | 第26-32页 |
3.2.1 市场准入管制 | 第26-28页 |
3.2.2 价格管制 | 第28页 |
3.2.3 质量管制 | 第28-29页 |
3.2.4 其他管制 | 第29-32页 |
4 大连市出租车行业管制现状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1 社会治安不稳定 | 第32-33页 |
4.2 管制成本提高 | 第33页 |
4.3 司机收入下降 | 第33-35页 |
5 国内外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基本经验借鉴 | 第35-41页 |
5.1 国外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基本经验 | 第35-38页 |
5.1.1 英国伦敦采取出租车司机资质准入管制模式 | 第35-36页 |
5.1.2 寡头集团垄断模式下的美国纽约 | 第36-37页 |
5.1.3 法国巴黎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 | 第37-38页 |
5.2 我国出租车行业管制模式的相关经验 | 第38-41页 |
5.2.1 香港: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| 第38-39页 |
5.2.2 上海实行企业化管理,承包式经营 | 第39-41页 |
6 完善大连市出租车行业管制模式的对策建议 | 第41-47页 |
6.1 改变出租车运营数量管理模式 | 第41-42页 |
6.2 完善行业价格管制模式 | 第42-43页 |
6.3 提高车辆性能水平 | 第43-44页 |
6.4 加强行业管理制度建设 | 第44-47页 |
6.4.1 完善政府的监管与投诉机制 | 第44-45页 |
6.4.2 建立出租车行业协会自律体系 | 第45页 |
6.4.3 健全出租车行业准入及退出机制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