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愁予新诗中的海洋书写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研究动机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指导 | 第15-18页 |
第一章 海洋文学的文化意涵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“海洋文学”的渊源及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台湾海洋文学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郑愁予诗歌中的海洋意象 | 第23-41页 |
第一节 郑愁予的海洋诗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郑诗海洋意象梳理 | 第24-37页 |
一 郑愁予50、60年代的海洋意象 | 第24-32页 |
二 郑愁予70、80年代的海洋意象 | 第32-34页 |
三 郑愁予90年代至今的海洋意象 | 第34-37页 |
第三节 郑愁予早晚期海洋诗变化 | 第37-41页 |
一 早晚期诗风特点 | 第37-39页 |
二 诗风变化缘由探析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郑愁予海洋诗的主题 | 第41-62页 |
第一节 乡愁主题 | 第41-48页 |
一 船 | 第43-45页 |
二 港湾 | 第45-46页 |
三 灯火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爱情主题 | 第48-53页 |
一 贝壳 | 第49-50页 |
二 岛屿 | 第50-53页 |
第三节 生死主题 | 第53-60页 |
一 无常观下的海洋诗创作 | 第53-56页 |
二 大海 | 第56-60页 |
总结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郑愁予海洋书写中的时空意识 | 第62-77页 |
第一节 郑诗中时间意识的表现 | 第62-65页 |
一 对过往的回忆 | 第62-63页 |
二 自然时间的变化 | 第63-65页 |
第二节 郑诗中空间意识的表现 | 第65-73页 |
一 宏大的空间意象 | 第65-70页 |
二 内心空间的广阔性 | 第70-73页 |
第三节 时空交融 | 第73-77页 |
结语 | 第77-79页 |
附录 | 第79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7页 |
致谢语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