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边缘化村庄“多元共治”构建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5 创新与不足第15-16页
第2章 边缘化村庄治理现状概述——以Y村为例第16-25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边缘化村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边缘化表现形式第16-17页
    2.2 边缘化Y村治理现状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村庄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治理主体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治理实效第22-25页
第3章 边缘化村庄治理问题及成因第25-33页
    3.1 存在的问题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治理资源流通不畅,治理难度增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村级组织功能弱化,治理结构混乱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村民参治效能低下,民主监督缺失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社会组织发展滞后,缺少治理权威第29-30页
    3.2 问题的成因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边缘特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权威主体单一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制度建设缺位第31-33页
第4章 改善边缘化村庄治理问题的对策:多元共治第33-41页
    4.1 概念界定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多元共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多元共治的特性第34-35页
    4.2 理论依据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多中心治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协同治理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治理有效性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整合村庄治理资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促进治理权威多元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推动治理制度构建第39-41页
第5章 边缘化村庄“多元共治”的构建第41-49页
    5.1 构建原则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治理主体多元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治理理念多元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治理目标多元化第43页
    5.2 构建路径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引入外部治理资源,促进经济发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权威主体建设,提高治理效能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发展农村民间组织,培育参治意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完善民主制度建设,有序推动治理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家国之间: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当代乡村治理研究
下一篇:精准扶贫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--广东省龙川县LT村的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