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9页 |
1.1 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及沼液沼渣处理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1.1 沼气工程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1.2 沼液沼渣的特性 | 第17-18页 |
1.1.3 沼液沼渣的利用方式 | 第18-19页 |
1.2 厌氧发酵体系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2.1 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危害 | 第19-20页 |
1.2.2 厌氧发酵体系原料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| 第20-22页 |
1.2.3 厌氧发酵体系中重金属转化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3 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提取方法 | 第23-27页 |
1.3.1 重金属形态分析 | 第23-25页 |
1.3.2 单一形态提取方法 | 第25页 |
1.3.3 多级形态连续提取法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7-29页 |
1.4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7页 |
1.4.2 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42页 |
2.1 实验设备及试剂 | 第29-31页 |
2.1.1 实验设备和仪器 | 第29-30页 |
2.1.2 实验试剂及材料 | 第30-31页 |
2.2 原料及接种物 | 第31-34页 |
2.2.1 原料及接种物前期处理 | 第31-32页 |
2.2.2 原料及接种物特性 | 第32-34页 |
2.3 实验装置 | 第34-35页 |
2.4 重金属的检测 | 第35-37页 |
2.4.1 重金属检测的前期准备 | 第35页 |
2.4.2 沼渣、沼液中重金属总量测定 | 第35-36页 |
2.4.3 沼渣重金属形态测定 | 第36-37页 |
2.5 样品分析方法 | 第37-41页 |
2.5.1 TS、VS的测定方法 | 第37页 |
2.5.2 气体体积及甲烷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7-38页 |
2.5.3 COD的测定方法 | 第38页 |
2.5.4 VFAs的测定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5.5 总氮、氨氮的测定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5.6 其他组分测定 | 第40-41页 |
2.6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不同原料在厌氧发酵体系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变化 | 第42-64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原料底物及接种物重金属含量 | 第42-45页 |
3.3 反应器运行参数 | 第45-48页 |
3.4 沼渣沼液重金属总量分布 | 第48-50页 |
3.5 四种原料发酵后沼渣中6种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转化 | 第50-61页 |
3.5.1 Zn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1-53页 |
3.5.2 Cu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3-54页 |
3.5.3 Ni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4-56页 |
3.5.4 Cd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6-57页 |
3.5.5 As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7-59页 |
3.5.6 Pb的分布与转化 | 第59-61页 |
3.6 四种原料发酵后沼渣中6种重金属迁移率变化 | 第61-63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考察重金属形态分布及转化在厌氧发酵过程的变化规律 | 第64-93页 |
4.1 引言 | 第64页 |
4.2 反应器运行情况 | 第64-67页 |
4.3 沼渣沼液重金属总量变化 | 第67-69页 |
4.4 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转化在厌氧发酵过程的变化 | 第69-81页 |
4.4.1 Zn的分布与转化 | 第69-71页 |
4.4.2 Cu的分布与转化 | 第71-73页 |
4.4.3 Ni的分布与转化 | 第73-75页 |
4.4.4 Cd的分布与转化 | 第75-77页 |
4.4.5 As的分布与转化 | 第77-79页 |
4.4.6 Pb的分布与转化 | 第79-81页 |
4.5 沼渣中6种重金属在厌氧发酵反应后迁移率变化 | 第81-83页 |
4.6 六种重金属总量、形态分布与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| 第83-91页 |
4.6.1 沼渣沼液中6种重金属总量相关性分析 | 第83-85页 |
4.6.2 沼渣中6种重金属各个形态相关性分析 | 第85-91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93-95页 |
5.1 结论 | 第93-94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94页 |
5.3 建议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2页 |
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