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绪论 | 第10-25页 |
| 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(一)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23页 |
| 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(三)文献综述 | 第18-23页 |
| 三、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(一)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(二)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| 第25-29页 |
| 第一节 工会组织 | 第25-26页 |
| 一、工会组织定义 | 第25页 |
| 二、工会组织的意义 | 第25页 |
| 三、工会组织的性质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定义及对象 | 第26-27页 |
| 一、社会救助的定义 | 第26页 |
| 二、社会救助的对象 | 第26-27页 |
| 三、社会救助制度 | 第27页 |
| 第三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| 第27-29页 |
| 一、市场失灵 | 第27-28页 |
| 二、政府失灵 | 第28-29页 |
| 第二章 云南省总工会参与社会救助的现状 | 第29-45页 |
| 第一节 我国参与社会救助现状 | 第29-31页 |
| 一、政府参与社会救助的现状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现状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节 云南省总工会参与社会救助现状 | 第31-37页 |
| 一、开展困难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 | 第31-32页 |
| 二、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制定特困职工家庭保障计划 | 第34-36页 |
| 四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| 第36页 |
| 五、法律专项救助制度 | 第36-37页 |
| 第三节 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作用以及必要性 | 第37-40页 |
| 一、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作用 | 第37-39页 |
| 二、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节 工会参与和政府主导社会救助的比较 | 第40-45页 |
| 一、政府主导社会救助的优势和劣势 | 第40-42页 |
| 二、工会组织救助的优势与劣势 | 第42-45页 |
| 第三章 云南省总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45-53页 |
| 第一节 总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| 第45-50页 |
| 一、救助资金匮乏 | 第45-48页 |
| 二、救助效率低 | 第48-49页 |
| 三、救助对象有限 | 第49-50页 |
| 第二节 工会参与社会救助问题的成因 | 第50-53页 |
| 一、缺乏筹措资金的机制 | 第50页 |
| 二、工会组织自身能力有限 | 第50-51页 |
| 三、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 | 第51-52页 |
| 四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| 第52-53页 |
| 第四章 国外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启示 | 第53-58页 |
| 第一节 美国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第二节 英国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第三节 德国和瑞士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节 国外经验对云南省社会救助的几点启发 | 第56-58页 |
| 一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56页 |
| 二、救助体系进行合理分类 | 第56-57页 |
| 三、救助内容全面化 | 第57页 |
| 四、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 | 第57-58页 |
| 第五章 云南省总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对策及建议 | 第58-68页 |
| 第一节 完善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制度 | 第58-60页 |
| 一、参与社会救助制度制定 | 第58-59页 |
| 二、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| 第59页 |
| 三、加强职工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救助 | 第59-60页 |
| 第二节 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| 第60-63页 |
| 一、推进工会组建工作 | 第60-62页 |
| 二、加强工会保障工作 | 第62-63页 |
| 三、抓好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| 第63页 |
| 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筹措机制 | 第63-66页 |
| 一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 | 第64-65页 |
| 二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,逐步提升救助资金利用效率 | 第65-66页 |
| 第四节 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| 第66-68页 |
| 一、培养公众的公益参与意识 | 第66-67页 |
| 二、健全公众参与渠道 | 第67-68页 |
| 结语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