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钛合金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Ti-10V-2Fe-3Al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0-12页 |
1.3 喷丸强化的发展及概况 | 第12-18页 |
1.3.1 喷丸强化的分类 | 第12-15页 |
1.3.2 喷丸强化机理 | 第15-16页 |
1.3.3 喷丸强化钛合金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本文的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4.2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2.2 实验方案 | 第20-21页 |
2.2.1 实验方案 | 第20-21页 |
2.2.2 喷丸设备 | 第21页 |
2.3 微观组织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3.1 金相观察与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3.2 SEM分析 | 第22页 |
2.3.3 TEM分析 | 第22页 |
2.3.4 XRD分析 | 第22页 |
2.4 性能测试 | 第22-23页 |
2.4.1 表面粗糙度 | 第22页 |
2.4.2 显微硬度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湿喷丸工艺参数对Ti-10V-2Fe-3Al合金表层组织的影响 | 第23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23页 |
3.2 喷丸时间对表面组织的影响 | 第23-30页 |
3.2.1 表层截面微观形貌分析 | 第23-28页 |
3.2.2 喷丸作用层深度分析 | 第28页 |
3.2.3 表层XRD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3 弹丸尺寸对表面组织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3.3.1 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3.2 喷丸作用层深度分析 | 第34页 |
3.3.3 表层XRD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4 Ti-10V-2Fe-3Al合金喷丸组织细化机理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湿喷丸工艺参数对Ti-10V-2Fe-3Al合金表层性能的影响 | 第39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39页 |
4.2 湿喷丸时间对表层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7页 |
4.2.1 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| 第39-44页 |
4.2.2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4.2.3 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3 弹丸尺寸对表层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4.3.1 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3.2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3.3 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4 喷丸组织强化机理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Ti-10V-2Fe-3Al合金喷丸强化的工艺优化 | 第54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54-55页 |
5.2.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| 第54页 |
5.2.2 正交试验过程与结果 | 第54-55页 |
5.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3.1 极差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3.2 方差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4 制备工艺参数优化 | 第58-62页 |
5.4.1 干喷丸尺寸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4.2 湿喷丸尺寸的影响 | 第60页 |
5.4.3 湿喷丸时间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4.4 干喷丸时间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4.5 最优工艺参数 | 第62页 |
5.5 验证性实验 | 第62-6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