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2.1 硫氧化物 | 第13-14页 |
1.2.2 氮氧化物 | 第14页 |
1.2.3 粉尘 | 第14页 |
1.3 电厂污染物处理 | 第14-18页 |
1.3.1 电厂脱硝 | 第14-16页 |
1.3.2 电厂除尘 | 第16-17页 |
1.3.3 电厂脱硫 | 第17-18页 |
1.4 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能力的提高 | 第18-22页 |
1.4.1 单污染物脱除技术的改进 | 第18-21页 |
1.4.2 多污染物协同脱除 | 第21页 |
1.4.3 关键烟气特性参数控制 | 第21-22页 |
1.5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 | 第24-30页 |
2.1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 | 第24页 |
2.2 SCR脱硝系统 | 第24-26页 |
2.2.1 SCR脱硝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2.2 SCR系统组成 | 第25-26页 |
2.3 电除尘器 | 第26-27页 |
2.3.1 电除尘器除尘原理 | 第26页 |
2.3.2 电除尘系统组成 | 第26-27页 |
2.4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| 第27-30页 |
2.4.1 烟气湿法脱硫原理 | 第27-28页 |
2.4.2 系统组成部分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影响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效率的因素 | 第30-43页 |
3.1 影响SCR脱硝效率的因素 | 第30-34页 |
3.1.1 系统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1.2 运行控制 | 第31-33页 |
3.1.3 烟气特性 | 第33-34页 |
3.2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 | 第34-39页 |
3.2.1 本体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2.2 粉尘特性 | 第37-38页 |
3.2.3 烟气特性 | 第38-39页 |
3.3 影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因素 | 第39-41页 |
3.3.1 脱硫浆液相关因素 | 第40页 |
3.3.2 烟气特性因素 | 第40-41页 |
3.4 影响多个大气污染物脱除环节的因素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综合能力评估 | 第43-50页 |
4.1 火电厂环境成本计算 | 第43-46页 |
4.1.1 污染物控制对策成本 | 第43-44页 |
4.1.2 环境损失 | 第44-46页 |
4.2 大气污染物排放环境损失成本计算 | 第46-47页 |
4.3 大气污染物脱除综合能力评估模型 | 第47-50页 |
第5章 电厂实测数据分析 | 第50-68页 |
5.1 电厂数据采集 | 第50页 |
5.2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SCR脱硝效果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5.2.1 烟气温度 | 第50-51页 |
5.2.2 烟气流速 | 第51-53页 |
5.2.3 电厂数据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3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电除尘器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5.3.1 烟气温度 | 第54-55页 |
5.3.2 烟气流速 | 第55-57页 |
5.3.3 电厂数据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4 烟气温度和烟气平均流速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5.4.1 烟气温度 | 第58-59页 |
5.4.2 烟气流速 | 第59-60页 |
5.4.3 电厂数据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5 结果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5.1 SCR入口烟气温度对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5.5.2 SCR入口烟气流速对电厂大气污染物综合脱除能力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5.6 电厂实际应用研究 | 第65-68页 |
5.6.1 调节各大气污染物脱除子系统入口烟气参数 | 第66-67页 |
5.6.2 调节电厂大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的烟气参数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