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--道德与环境论文

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伦理研究

致谢第3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22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第9-11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四、选题的价值和创新第20-21页
    五、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1-22页
第一章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22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主要概念的基本内涵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责任伦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生态文明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生态文明示范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伦理诉求第27-29页
    第二节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嵌入责任伦理的紧迫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嵌入责任伦理的理论诉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现实需要第30-31页
    第三节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必要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可能性第32-33页
第二章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-43页
    第一节 政府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责任伦理问题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府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政府责任履行缺位、越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政府生态责任制度不完善第35-36页
    第二节 企业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责任伦理问题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企业生态责任意识缺失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经济发展方式陈旧生态责任观念淡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生态文明建设、生态责任与法制的兼容度不高第38页
    第三节 公众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责任伦理问题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众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及道德自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众生产生活方式缺乏生态责任“主人翁”意识第39-40页
    第四节 苏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责任伦理的启示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南通:创新生态责任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泰州:明确政府主导地位落实各方生态责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扬州:公民生态责任意识较高全市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第42-43页
第三章 建立健全以政府、企业和公众为主要对象的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伦理体系第43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伦理的内涵和目标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伦理的内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伦理的目标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伦理的原则第45页
    第二节 强化政府生态责任意识,完善生态责任制度构建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加强行政人员责任伦理教育与培训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绩效评价制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第47-48页
    第三节 加强企业经营者生态伦理教育,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树立企业经营者生态责任伦理意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推进企业绿色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建设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速推动环保技术革新帮助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第50-51页
    第四节 营造负责任的社会生态氛围,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强化教育引导,培育公众生态责任自觉意识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发挥舆论导向功能,营造关护生态的社会文化氛围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创建生态文化时期的环保职责生产生存模式第52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1页
附件第61-64页
    调查问卷第61-64页
    访谈记录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》字词校理及词汇研究
下一篇: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