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2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| ·小结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| ·本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| 2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| 第16-27页 |
| ·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| ·社会分工理论 | 第16页 |
| ·交易成本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市场增进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界定 | 第18-19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结构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6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求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现状分析 | 第24-26页 |
| ·建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3 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27-37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 | 第27-29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| 第28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说明 | 第28-29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29-36页 |
| 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29-31页 |
| ·因子分析法 | 第31-35页 |
| ·聚类分析法 | 第35-36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程序 | 第36-37页 |
| 4 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 | 第37-53页 |
| ·样本的选取 | 第37页 |
| ·数据收集 | 第37-38页 |
| ·因子分析 | 第38-48页 |
| ·确定待分析的原有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| 第38页 |
| ·构造因子变量 | 第38-41页 |
| ·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| 第41-42页 |
| ·计算因子得分 | 第42-43页 |
| ·计算评价值 | 第43-44页 |
| ·因子分析结论 | 第44-48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聚类分析过程 | 第48-50页 |
| ·聚类分析结论 | 第50-51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结论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综合分析 | 第51页 |
| ·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分项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5 完善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| 第53-56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·结论 | 第56页 |
| ·存在不足与研究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0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