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2-21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2 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(三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(四)减轻教师工作负荷的依据 | 第17-18页 |
1 理论依据 | 第17-18页 |
2 现实依据 | 第18页 |
(五)相关概念 | 第18-19页 |
(六)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、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1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3 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二、延安市宝塔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现状 | 第21-31页 |
(一)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(二)问卷调查 | 第21-28页 |
1 调查方法 | 第21页 |
2 调查结果 | 第21-28页 |
(三)访谈及观察 | 第28-29页 |
1 访谈及观察方法 | 第28页 |
2 访谈及观察结果 | 第28-29页 |
(四)负荷现状 | 第29-31页 |
1 教师工作时间长 | 第29页 |
2 教师上下班无明显界限 | 第29页 |
3 教师工作内容繁杂 | 第29-30页 |
4 教师工作强度大 | 第30页 |
5 教师工作自主性差 | 第30-31页 |
三、探究延安市宝塔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的主要原因 | 第31-36页 |
(一)教师配备严重不足,人均开设课程多 | 第31页 |
(二)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欠缺,工作效率低 | 第31-32页 |
1 老教师教育理念陈旧,不适合新时代学生 | 第31页 |
2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| 第31页 |
3 非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| 第31-32页 |
(三)教师日常工作繁杂,工作量大 | 第32-33页 |
1 教师日常工作繁杂 | 第32页 |
2 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| 第32页 |
3 教师缺乏团队意识 | 第32-33页 |
(四)小学生自理能力差,在校看护时间长 | 第33-34页 |
1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 | 第33页 |
2 小学生生活能力差 | 第33页 |
3 小学生学习能力差 | 第33页 |
4 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| 第33-34页 |
5 小学生在校看护时间长 | 第34页 |
(五)管理者管理不善 | 第34-35页 |
1 管理者能力欠缺,服务意识差 | 第34页 |
2 管理者缺乏给教师减负的意识 | 第34页 |
3 管理者管理臃肿,分工不明 | 第34页 |
4 上级检查和突击任务多 | 第34页 |
5 考核教师的制度教条 | 第34-35页 |
(六)其他原因 | 第35-36页 |
1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尚未形成 | 第35页 |
2 家长和社会各界要求不切实际 | 第35页 |
3 教学设备落后,影响教师工作效率 | 第35页 |
4 家校距离远,上班用时长 | 第35-36页 |
四、解决延安市宝塔区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问题的对策 | 第36-40页 |
(一)政府按照师生比,足额招聘教师 | 第36页 |
1 政府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招聘程序,足额招(选)聘教师 | 第36页 |
2 学校配备相关工作人员,各司其职 | 第36页 |
(二)教师积极学习,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| 第36-37页 |
1 教师主动学习,提高教学水平 | 第36页 |
2 教师增强身心负荷耐受力 | 第36页 |
3 教师积极参与减负行动 | 第36页 |
4 教师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| 第36-37页 |
(三)教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| 第37-38页 |
1 教师规范学生行为举止 | 第37页 |
2 教师提高学生生活技能 | 第37页 |
3 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技能 | 第37-38页 |
(四)管理部门转变管理理念,创新管理,做好服务 | 第38-39页 |
1 管理部门减少行政干预 | 第38页 |
2 管理部门倡导教师之间传、帮、带,进行资源共享 | 第38页 |
3 管理部门保障教师备课、进修等时间和休息(假)权利 | 第38页 |
4 管理部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打造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 | 第38-39页 |
(五)家长和社会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 | 第39页 |
1 教师是个普通职业,需要以人为本 | 第39页 |
2 教育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 | 第39页 |
(六)国家加大教育投入,健全教育教学体系 | 第39-40页 |
1 不断完善教学和食宿设备 | 第39页 |
2 解决缺席教师的替代问题 | 第39-40页 |
五、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