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氧化亚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简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2-13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概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基本要求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现今的研究情况第13-16页
    1.4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不足及改善的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选题依据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8-21页
第2章 实验与测试手段第21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部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X-射线衍射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扫描电镜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透射电镜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热重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X-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拉曼光谱分析第24页
    2.3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负极极片的制作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锂扣式电池组装第24-25页
    2.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循环伏安测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交流阻抗测试(EIS)第25-27页
第3章 氧化亚钴/氧化铜/还原氧化石墨烯三元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7-3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o前驱体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u前驱体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CoO/CuO/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-2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3-3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 一锅法制备钴/氧化亚钴@氮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37-4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Co~(2+)-PDA前驱体的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Co/CoO@N-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8-39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1-4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6-49页
第5章 钴/氧化亚钴@氮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49-5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9-50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CoO前驱体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Co/CoO@N-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5.3 结论与讨论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4-5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59-60页
    6.2 前景展望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71页
致谢第71-73页
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3页
    一、发表学术论文第73页
    二、其他科研成果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疏水及超亲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LiFePO4/C的合成及提高其抗空气老化能力的对策和相关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