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3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纤维截面尺寸的测量方法 | 第15-21页 |
1.2.1 显微镜投影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气流仪法 | 第16-17页 |
1.2.3 声学法 | 第17页 |
1.2.4 振动法 | 第17-18页 |
1.2.5 激光法 | 第18-19页 |
1.2.6 图像处理法 | 第19-21页 |
1.3 沥青炭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| 第21-23页 |
1.4 炭纤维的断裂研究 | 第23-26页 |
1.4.1 PAN系炭纤维的断面分析 | 第24-25页 |
1.4.2 沥青炭纤维的断面分析 | 第25-26页 |
1.5 纤维断裂回弹行为的研究 | 第26-29页 |
1.6 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| 第29-33页 |
1.6.1 选题背景 | 第29-31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31-33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内容 | 第33-4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33页 |
2.2 实验方案 | 第33-35页 |
2.2.1 纤维拉伸强度测试 | 第33-34页 |
2.2.2 纤维截面尺寸测量方法研究 | 第34页 |
2.2.3 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断面形貌观察 | 第34-35页 |
2.2.4 不同纤维断裂行为的研究 | 第35页 |
2.3 分析表征 | 第35-40页 |
2.3.1 细度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3.2 纤维强伸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.3 纤维截面结构分析 | 第37页 |
2.3.4 加膜拉伸纤维断裂后状态观察 | 第37-38页 |
2.3.5 纤维拉伸断裂回弹行为观察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炭纤维单丝截面面积的测量方法研究 | 第40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3.2 试样制备 | 第41页 |
3.3 试验方法 | 第41-43页 |
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9页 |
3.4.1 扫描电镜的重复性表征 | 第43-44页 |
3.4.2 纤维轴向平行于电子束时样品的截面尺寸表征 | 第44-45页 |
3.4.3 纤维轴向与电子束不平行时样品的截面尺寸表征 | 第45-46页 |
3.4.4 面积测量法 | 第46-47页 |
3.4.5 直径测量法 | 第47-49页 |
3.5 面积法和直径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| 第49-5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断面形貌研究 | 第51-65页 |
4.1 引言 | 第51-52页 |
4.2 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切断面 | 第52页 |
4.3 加膜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断面形貌 | 第52-58页 |
4.3.1 对应的断面形貌 | 第52-54页 |
4.3.2 断面形貌分类 | 第54-57页 |
4.3.3 加膜样品拉伸特征断面 | 第57-58页 |
4.4 未加膜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断面形貌 | 第58-61页 |
4.4.1 断面形貌分类 | 第58-60页 |
4.4.2 特征断裂形貌 | 第60-61页 |
4.5 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断裂模式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5章 不同纤维的断裂行为研究 | 第65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65-66页 |
5.2 不同纤维断裂行为观察 | 第66-79页 |
5.2.1 碳化硅纤维 | 第66-68页 |
5.2.2 玻璃纤维 | 第68-70页 |
5.2.3 PE中间相沥青纤维 | 第70-72页 |
5.2.4 洋葱皮状中间相沥青纤维(CF511F) | 第72-73页 |
5.2.5 类花瓣状中间相沥青纤维(CF511L) | 第73-75页 |
5.2.6 无规状中间相沥青纤维(CF524D) | 第75-77页 |
5.2.7 放射状中间相沥青纤维(CF524X) | 第77-79页 |
5.3 断裂行为分析比较 | 第79-8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