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编码掩模的空域图像重建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背景第7-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于单一编码掩模相机的图像重建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基于多编码掩模相机的图像重建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第13-15页
第二章 编码掩模基本理论第15-31页
    2.1 计算摄像学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时域编码曝光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空域编码光圈技术第17页
    2.2 图像退化模型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连续函数的图像退化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于离散函数的图像退化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3 图像还原模型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图像还原与图像退化的联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空域编码的图像去模糊重建第22-26页
    2.4 图像的质量评价第26-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31页
第三章 基于傅里叶光学编码掩模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估计第31-43页
    3.1 空域编码相机的成像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于几何光学的编码掩模成像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傅里叶光学的编码掩模成像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光学效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学衍射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透镜组卷积积分效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光学传递函数(OTF)转换第38页
    3.3 编码掩模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估计第38-39页
    3.4 点扩散函数估计仿真实验第39-4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四章 误差引入和广义总变分的增广拉格朗日乘子去模糊算法第43-54页
    4.1 引入模糊核误差的图像退化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4.2 EIV-TGV-ALM图像去模糊的方法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图像重建最优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点扩散函数估计最优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算法设计第46-49页
    4.3 图像重建仿真实验第49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4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划船健身机设计要素研究
下一篇: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