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丙硫醇降解菌的选育、特性研究与降解产物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符号说明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恶臭物质简介第11页
    1.2 有机硫化物的毒性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有机硫化物对人体的危害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有机硫化物的环境去除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物理化学去除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物降解法第14-16页
    1.4 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来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创新点第19-20页
第二章 丙硫醇降解菌S-1的分离、鉴定第20-30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种来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培养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剂与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丙硫醇降解曲线及菌体生长曲线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分析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讨论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丙硫醇降解菌的分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丙硫醇降解菌S-1的鉴定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丙硫醇降解曲线及菌体生长曲线第28-29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环境因素对丙硫醇降解的影响第30-44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和培养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环境因素对丙硫醇降解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第32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讨论第32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初始pH对丙硫醇降解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温度对丙硫醇降解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菌株对底物浓度的耐受程度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不同浓度的NH_4Cl对丙硫醇降解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不同金属离子对丙硫醇降解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不同浓度的NaCl对二噁烷降解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贫营养对丙硫醇降解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响应面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 S-1的降解特性与产物分析第44-53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菌体与培养基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S-1降解丙硫醇诱导机制的研究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S-1降解基质广谱性研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丙硫醇降解产物的检测第45-46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S-1降解丙硫醇诱导机制的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S-1降解底物广谱性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丙硫醇降解产物的检测第48-5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基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S-1方法的建立第53-58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特异性引物及探针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重复性实验第54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讨论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S-1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重复性实验第56-5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6.2 未来工作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福建省工业低碳发展研究
下一篇:城市道路检查井施工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