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5页 |
| ·硝基苯类化合物物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| ·物理法 | 第10-11页 |
| ·化学法 | 第11-17页 |
| ·硝基苯类化合物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23页 |
| ·硝基苯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| 第18-19页 |
| ·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及苯胺类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 | 第19-20页 |
| ·生物固定化技术 | 第20-22页 |
| ·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| 第22-23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2 高效降解菌的驯化和培养 | 第25-3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设备和试剂 | 第25页 |
| ·菌源及培养基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高效降解混合菌群的驯化 | 第26页 |
| ·富集驯化培养 | 第26页 |
| ·高效菌对DNT的降解动力学 | 第26-27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1页 |
| ·高效降解菌的驯化 | 第27-29页 |
| ·富集培养 | 第29-30页 |
| ·高效菌对DNT的降解动力学 | 第30-31页 |
| ·GC-MS对高效菌降解DNT和苯胺的分析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3 吸附固定化对含DNT和苯胺废水的降解研究 | 第33-44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33页 |
| ·吸附材料 | 第33页 |
| ·废水及污泥来源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载体投加量对降解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载体吸附对DNT和苯胺去除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微生物接种量对固定化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含盐量对吸附固定化菌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DNT浓度对吸附固定化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3页 |
| ·载体投加量对降解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载体吸附对DNT和苯胺去除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微生物接种量对吸附固定化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| ·含盐量对吸附固定化菌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DNT浓度对吸附固定化菌和游离菌降解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4 包埋固定化方法的研究及对含DNT和苯胺废水的降解研究 | 第44-5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44页 |
| ·受试菌 | 第4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4-46页 |
| ·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制备及其生化性能、机械性能的比较 | 第44-45页 |
| ·正交试验 | 第45页 |
| ·液固比对PVA+SA+硼酸固定化小球的降解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含盐量对固定化小球降解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DNT浓度对小球降解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3页 |
| ·三种固定化小球的生化性能和机械性能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正交试验 | 第47-48页 |
| ·液固比对PVA+SA+硼酸固定化小球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含盐量对包埋固定化小球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·DNT浓度对固定化小球降解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5 吸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-三相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 | 第54-70页 |
| ·实验废水及流程 | 第54-55页 |
| ·废水 | 第54页 |
| ·实验流程图 | 第54页 |
| ·实验设备和仪器 | 第54-5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5-56页 |
| ·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驯化 | 第55页 |
| ·葡萄糖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反应器降解动力学研究 | 第55-5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8页 |
| ·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| 第56-61页 |
| ·葡萄糖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| ·反应器在最佳运行参数下稳定运行的情况 | 第64页 |
| ·两级好氧降解进出水紫外及GC-MS分析 | 第64-67页 |
| ·反应器降解动力学研究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6 结论 | 第70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