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根肿病微生物调控防治研究
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22页 |
1.1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起源与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2 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菌 | 第14-16页 |
1.2.1 根肿菌的生命周期 | 第14-15页 |
1.2.2 根肿菌休眠孢子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措施 | 第16-21页 |
1.3.1 抗病品种 | 第16-17页 |
1.3.2 土壤改良 | 第17-18页 |
1.3.3 农业防治 | 第18-19页 |
1.3.4 化学防治 | 第19-20页 |
1.3.5 生物防治 | 第20-21页 |
1.4 根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油菜根肿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| 第22-32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1.1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| 第22页 |
2.1.2 供试样品来源 | 第22-23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2.1 油菜根际菌与内生菌的分离 | 第23页 |
2.2.2 休眠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2.2.3 油菜根系分泌物的搜集 | 第24页 |
2.2.4 拮抗菌的筛选 | 第24页 |
2.2.5 拮抗菌株初步鉴定 | 第24-26页 |
2.2.6 菌株复合对休眠孢子的抑制试验 | 第26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.1 内生菌与根际菌分离结果 | 第26页 |
2.3.2 拮抗菌的筛选结果 | 第26-27页 |
2.3.3 拮抗菌株初步鉴定 | 第27-30页 |
2.3.4 复合菌株筛选结果 | 第30页 |
2.4 结论与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油菜根肿病拮抗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32-43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32页 |
3.1.1 供试菌株 | 第32页 |
3.1.2 试剂与材料 | 第32页 |
3.1.3 主要培养基 | 第32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2.1 拮抗菌种子液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2.2 生物量的测量 | 第32-33页 |
3.2.3 单因素试验 | 第33页 |
3.2.4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2页 |
3.3.1 碳源种类对拮抗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2 氮源种类对拮抗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3.3 NaCl含量对拮抗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3.4 培养温度对拮抗菌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3.5 正交试验结果 | 第39-42页 |
3.4 结论与讨论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单株菌与复合菌株的盆栽试验 | 第43-49页 |
4.1 试验材料 | 第43页 |
4.1.1 供试样品 | 第43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43-45页 |
4.2.1 功能菌株间拮抗性试验 | 第43页 |
4.2.2 单菌株生防试验 | 第43-44页 |
4.2.3 复合菌株生防试验 | 第44-45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4.3.1 拮抗试验结果 | 第45页 |
4.3.2 单株拮抗菌对根肿病的盆栽防效 | 第45-46页 |
4.3.3 复合菌株防治效果 | 第46-48页 |
4.4 结论与讨论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复合菌株田间小区应用试验 | 第49-54页 |
5.1 试验材料 | 第49页 |
5.2 试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5.2.1 复合菌株田间小区试验 | 第49-50页 |
5.2.2 油菜的采收及生理指标测定 | 第50-51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3.1 温室小区试验结果 | 第51-52页 |
5.3.2 油菜生长指标的测定 | 第52-53页 |
5.4 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6.1 结论 | 第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