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来务工青年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--以合肥市青年社区为例
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问题研究缘起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2 外来务工青年道德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5页 |
2.1 外来务工青年的概念界定和特点 | 第18-22页 |
2.1.1 外来务工青年的概念界定 | 第18页 |
2.1.2 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特点 | 第18-22页 |
2.2 道德的内涵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| 第22-25页 |
2.2.1 道德的内涵 | 第22页 |
2.2.2 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| 第22-25页 |
3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道德的问卷分析 | 第25-34页 |
3.1 调研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1.1 案例背景介绍 | 第25页 |
3.1.2 调查问卷的具体指标 | 第25-26页 |
3.2 外来务工青年道德现状 | 第26-29页 |
3.2.1 职业道德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2.2 社会公德现状 | 第27-28页 |
3.2.3 婚恋家庭道德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3 外来务工青年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3.1 职业道德认识不足 | 第29页 |
3.3.2 社会公德知行不统一 | 第29-30页 |
3.3.3 婚恋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矛盾 | 第30页 |
3.4 外来务工青年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4.1 缺少专门的工作管理队伍体系 | 第30-31页 |
3.4.2 道德方面的教育模式单一 | 第31页 |
3.4.3 外来务工青年个体差异性明显 | 第31-32页 |
3.4.4 婚恋家庭道德教育缺失 | 第32-34页 |
4 加强外来务工青年道德的教育对策 | 第34-46页 |
4.1 建立专门的工作管理队伍体系 | 第34-41页 |
4.1.1 国家和政府层面 | 第34-36页 |
4.1.2 企业组织层面 | 第36-37页 |
4.1.3 社区层面 | 第37-39页 |
4.1.4 学校层面 | 第39-41页 |
4.2 形成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模式 | 第41-44页 |
4.2.1 职业道德教育 | 第41-42页 |
4.2.2 社会公德教育 | 第42-43页 |
4.2.3 婚恋家庭道德教育 | 第43-44页 |
4.3 加强自我教育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