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前言 | 第7-13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8-13页 |
| 1.2.1 聚丙烯酰胺(PAM)在国外的应用研究 | 第8-9页 |
| 1.2.2 聚丙烯酰胺(PAM)在国内的试验应用 | 第9-11页 |
| 1.2.3 聚丙烯酰胺(PAM)在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1.2.4 聚丙烯酰胺(PAM)在应用中的降解问题 | 第12-13页 |
|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8页 |
| 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3页 |
| 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2.2.1 试验材料 | 第13-14页 |
| 2.2.2 试验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2.2.3 测试和计算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.3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| 2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18-39页 |
| 3.1 不同PAM配比施用量对土壤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| 第18-31页 |
| 3.1.1 不同PAM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| 第18-29页 |
| 3.1.2 PAM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3.1.3 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3.2 PAM在不同土壤的产流、产沙效果分析 | 第31-39页 |
| 3.2.1 黄泥红土坡地PAM产流、产沙效果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3.2.2 麻砂泥红土坡地PAM产流、产沙效果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3.2.3 红砂泥红土坡地PAM产流、产沙效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3.2.4 紫色土坡地PAM产流、产沙效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3.2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| 4.1 结论 | 第39-40页 |
| 4.2 展望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