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城乡金融组织论文

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存在的不足第18-19页
第2章 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基础理论研究第19-24页
    2.1 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概述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普惠金融的内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普惠金融的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基础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金融深化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普惠金融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“二元经济结构”理论第22页
    2.3 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作用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普惠金融“惠及大众”理念的内在体现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驱动第22-24页
第3章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现状第24-30页
    3.1 吉林省普惠金融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普惠金融专业平台仍有待加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普惠金融涉及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普惠金融环境日益改善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现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村金融产品大力创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普惠金融机构性质日益多元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特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片面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单一性第29-30页
第4章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 4.1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农民金融需求亟需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第33-34页
    4.2 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农村金融需求未被正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民众参与未得到有效调动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政策执行举措未予以明确第35-37页
第5章 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与启示第37-43页
    5.1 国外农业普惠金融的经验与启示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德国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法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孟加拉国第40页
    5.2 国内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与启示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江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上海第41-43页
第6章 完善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议及措施第43-49页
    6.1 健全农村金融环境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大力引进金融机构的入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制定针对性的农业金融政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第44-45页
    6.2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平台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发展特色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开发农村特色金融产品第46页
    6.3 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明确农村金融担保的具体措施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规范农村小额信贷的运作第48-49页
第7章 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气边界层对方柱绕流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基于正交实验方法的生物质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