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--工会工作论文

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研究--基于山西五市和江西南昌的调查

中文摘要第10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导论第13-19页
    0.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选题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选题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-17页
    0.3 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反思第19-27页
    1.1 概念界定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新生代农民工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政治认同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政治认同相关概念辨析第22-25页
    1.2 理论反思第25-27页
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现状及问题第27-38页
    2.1 身份认同和利益认同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身份认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利益认同第28-31页
    2.2 政治认同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对执政党的认同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对制度及政府政策的认同第36-38页
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影响要素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3.1 客观方面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保障制度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政治参与渠道第39-40页
    3.2 主观方面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追求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局限第40-42页
第四章 强化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策略选择第42-47页
    4.1 宏观层次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制度塑造: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关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民主权利: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灵魂第43-45页
    4.2 微观层次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利益导向: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教育提升: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关键第45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    著作类第48-49页
    论文类第49-51页
附录第51-56页
    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研究问卷第51-5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中村拆迁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--以太原市奕村为例
下一篇:国有产权视角下资源型村庄干群关系研究--以山西省A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