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65页 |
1.1 苔藓植物及大金发藓研究概况 | 第13-20页 |
1.1.1 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1.2 大金发藓研究概况 | 第15-20页 |
1.2 肿瘤的形成及抗肿瘤药物研发 | 第20-37页 |
1.2.1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| 第20-22页 |
1.2.2 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| 第22-25页 |
1.2.3 抗肿瘤药物来源 | 第25-37页 |
1.3 中医药与肿瘤 | 第37-47页 |
1.3.1 中药化学成分组 | 第37-40页 |
1.3.2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| 第40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65页 |
第2章 论文的立论依据、研究内容、目的及意义 | 第65-67页 |
第3章 大金发藓化学成分分析 | 第67-89页 |
3.1 前言 | 第67-71页 |
3.2 方法与结果 | 第71-85页 |
3.2.1 大金发藓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| 第71-77页 |
3.2.2 大金发藓化学成分HPLC分析 | 第77-85页 |
3.3 讨论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第4章 大金发藓的抗癌活性研究 | 第89-107页 |
4.1 前言 | 第89-90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90-94页 |
4.2.1 试剂与配制 | 第90-92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92页 |
4.2.3 肿瘤细胞来源及培养 | 第92-93页 |
4.2.4 药物处理 | 第93页 |
4.2.5 细胞存活率检测 | 第93-94页 |
4.2.6 数据分析 | 第94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94-101页 |
4.3.1 大金发藓乙醇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| 第94-96页 |
4.3.2 大金发藓极性成分组的细胞毒性 | 第96-98页 |
4.3.3 大金发藓对人肾胚上皮细胞HEK-293生长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4.3.4 大金发藓孢子体与配子体的细胞毒性比较研究 | 第99-101页 |
4.4 讨论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7页 |
第5章 大金发藓杀伤白血病细胞及其死亡机制探讨 | 第107-143页 |
5.1 前言 | 第107-109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09-119页 |
5.2.1 试剂与配制 | 第109-112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112-113页 |
5.2.3 肿瘤细胞来源及培养 | 第113页 |
5.2.4 细胞核形态观察 | 第113页 |
5.2.5 细胞凋亡率定量测定 | 第113-114页 |
5.2.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| 第114页 |
5.2.7 细胞存活率检测 | 第114页 |
5.2.8 Bax 转定位观察 | 第114-115页 |
5.2.9 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-9的活化 | 第115-116页 |
5.2.10 DNA损伤检测 | 第116页 |
5.2.11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| 第116-117页 |
5.2.12 活性氧抑制剂实验 | 第117页 |
5.2.13 细胞周期检测 | 第117-118页 |
5.2.14 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观察 | 第118页 |
5.2.15 细胞膜通透性检测 | 第118页 |
5.2.16 细胞质膜电位检测 | 第118-119页 |
5.2.17 胞内钙离子浓度检测 | 第119页 |
5.2.18 数据分析 | 第119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9-137页 |
5.3.1 EPCLH诱导L1210细胞凋亡 | 第119-122页 |
5.3.2 EEF诱导L1210细胞凋亡 | 第122-129页 |
5.3.3 ROS在EEF诱导L121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| 第129-133页 |
5.3.4 EEF杀伤L1210细胞的其他机制 | 第133-137页 |
5.4 结论 | 第137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43页 |
总结 | 第143-145页 |
致谢 | 第145-14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