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维摩演教图》看李公麟的白描艺术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绪论 | 第10-13页 |
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一、北宋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| 第13-16页 |
(一)三教合一与理学的奠定 | 第13页 |
(二)宋人的审美风尚 | 第13-14页 |
(三)北宋时期佛教人物画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二、李公麟的生平及其绘画传承 | 第16-20页 |
(一)李公麟生平简介 | 第16页 |
(二)白画与白描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(三)李公麟绘画的师承发展 | 第17-20页 |
三、《维摩演教图》分析 | 第20-26页 |
(一)《维摩演教图》创作的历程与缘由 | 第20-21页 |
(二)《维摩演教图》的题跋与考证 | 第21-23页 |
(三)《维摩演教图》画面内容与形式分析 | 第23-24页 |
(四)《维摩演教图》的收藏与历代著录 | 第24-26页 |
四、《维摩演教图》的风格特点 | 第26-31页 |
(一)立意为先、突出主题的构图特点 | 第26-27页 |
(二)摒弃华丽、简洁精妙的造型特点 | 第27-29页 |
(三)扫去粉黛、淡毫轻墨的笔墨特点 | 第29-31页 |
五、李公麟白描艺术的确立及对后世的影响 | 第31-35页 |
(一)李公麟白描绘画的确立 | 第31-32页 |
(二)李公麟白描画风对后世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附录 | 第35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