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--脂肪族化合物(无环化合物)的生产论文--脂肪族烃论文--不饱和脂烃论文

钒镁体系催化剂上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9-23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机理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自由基反应机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第11-12页
    1.3 钒基催化剂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V-Mg-O催化剂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负载型催化剂第13-16页
    1.4 电化学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1.5 分子模拟第19-21页
    1.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-33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4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负载型V/β催化剂制备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负载型8V-Mg/β催化剂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负载型V/γ-Al_2O_3催化剂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负载型8V-Mg/γ-Al_2O_3催化剂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MgV_2O_4催化剂制备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评价与处理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评价装置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评价步骤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丙烷、丙烯处理催化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气相色谱的评价条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评价结果的计算第28-30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物化性能的表征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循环伏安法测定分析(CV)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原位红外光谱(In Situ IR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分子模拟建模操作第31-33页
第3章 钒镁体系催化剂上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研究第33-79页
    3.1 电化学方法的建立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扫描圈数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电解液pH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扫描电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灵敏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扫描速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钒标准样及MgV_2O_4的定性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39页
    3.2 V/β催化剂和8V-Mg/β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V/β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8V-Mg/β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8V-Mg/β催化剂正交试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49-50页
    3.3 V/γ-Al_2O_3催化剂和8V-Mg/γ-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V/γ-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8V-Mg/γ-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57页
    3.4 丙烷和丙烯在催化剂上吸附及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第5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丙烷在催化剂上吸附及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丙烯在MgV_2O_4上吸附及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67-68页
    3.5 丙烷和丙烯在V_2O_5上吸附及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第6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丙烷、氧气与V_2O_5的LAMMPS-ReaxFF模拟反应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丙烯、氧气与V_2O_5的LAMMPS-ReaxFF模拟反应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77-79页
第4章 结论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离子液体/有机溶剂复配体系溶解竹纤维素的纺丝工艺探究
下一篇:多功能可控微孔聚酯纤维开发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