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--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

万年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总结和评价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第13-14页
2 研究区域概况第14-19页
    2.1 地理位置第14页
    2.2 自然条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形地貌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气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土壤第15页
    2.3 社会经济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经济发展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口状况第16页
    2.4 土地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土地利用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耕地质量等别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年度耕地变化第17页
    2.5 耕地质量第17-19页
3 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9-26页
    3.1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 3.2 评价方法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评价因素及其权重确定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地利用经济系数确定第25-26页
4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过程第26-34页
    4.1 基础数据的获取与整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资料收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外业调查第26页
    4.2 评价底图制作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减少耕地图斑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新增耕地图斑第26-27页
    4.3 等别信息获取第27页
    4.4 耕地等别计算划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获取评价因素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自然质量等计算划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利用等计算划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经济等计算划分第28-29页
    4.5 生成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第29页
    4.6 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图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第29页
    4.7 自查县级数据第29页
    4.8 编写分析报告第29-30页
    4.9 数据库建设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9.1 数据库建设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9.2 数据库标准第30-33页
    4.10 成果编制第33-34页
5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分析第34-45页
    5.1 全县等别分布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耕地质量等别面积分布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分地类耕地质量等别面积分布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空间分布第37-38页
    5.2 减少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减少耕地等别分布第38-40页
    5.3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新增耕地等别分布第40-42页
    5.4 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变化情况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等别序列对比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等别占重对比第42-45页
6 结论与建议第45-47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45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保护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结合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的空间分异规律,提出改进耕地质量的措施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,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平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附表第50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偏振光散射对颗粒物识别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表面等离子体的腔共振及相关新奇物理现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