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短带鞘藻—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的实验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前言第10-21页
    1.1 城镇污水脱氮技术概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原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工艺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1.2 藻菌共生体系及其脱氮效果评价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藻菌共生的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脱氮效果评价第16-17页
    1.3 藻菌共生体系脱氮过程及影响因素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藻类脱氮的特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水质条件对藻菌共生体系脱氮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藻菌共生体系生物相的指示作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第20-21页
第2章 水质条件对短带鞘藻-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效率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第21-44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水质指标的测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短带鞘藻的培养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活性污泥的培养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验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2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初始藻菌比对共生体系脱氮效率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初始pH值对共生体系脱氮效率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曝气量对共生体系脱氮效率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重金属Cd对共生体系脱氮效率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3章 短带鞘藻-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过程中生物相的分析第44-50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生物相的显微镜观测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生物相的扫描电镜观测方法第45页
    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污水处理过程中共生体系显微镜结果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污水处理过程中共生体系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4章 短带鞘藻-活性污泥共生体系对城镇污水脱氮效果的初步评价第50-58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方法第51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某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藻菌共生体系对城镇污水脱氮效果的初步评价第52-5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5章 研究结论、创新点及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水质条件对藻菌共生体系脱氮效率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短带鞘藻-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过程中生物相的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短带鞘藻-活性污泥共生体系对城镇污水脱氮效果的初步评价第59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、参加的研究项目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波催化低温高效脱除NO的研究
下一篇:微波法合成量子点/Bi2WO6光催化剂及其降解有机废水活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