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现状 | 第13-14页 |
2 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| 第14-16页 |
2.1 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| 第14-15页 |
2.2 植物体膜系统的破坏 | 第15页 |
2.3 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 | 第15页 |
2.4 植物呼吸作用受到影响 | 第15-16页 |
3 植物抵御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机制 | 第16-18页 |
3.1 植物体对重金属吸收的降低 | 第16页 |
3.2 重金属螯合物的形成 | 第16-17页 |
3.3 重金属的区室化 | 第17页 |
3.4 活性氧基团的解毒 | 第17-18页 |
4 植物促生菌的调控作用 | 第18-22页 |
4.1 植物根际菌与植物内生菌 | 第18-19页 |
4.1.1 植物根际菌 | 第18页 |
4.1.2 植物内生菌 | 第18-19页 |
4.2 植物促生菌对重金属的抗性 | 第19页 |
4.3 植物促生菌的促生机制 | 第19-22页 |
4.3.1 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泌 | 第19-20页 |
4.3.2 溶磷作用 | 第20页 |
4.3.3 固氮作用 | 第20页 |
4.3.4 铁载体的分泌 | 第20页 |
4.3.5 植物乙烯的调控 | 第20-21页 |
4.3.6 植物病原微生物 | 第21页 |
4.3.7 植物自身抗御机能的诱导激活 | 第21页 |
4.3.8 营养竞争与生态位的排斥 | 第21-22页 |
5 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| 第22-23页 |
5.1 生物质能源和能源植物 | 第22页 |
5.2 一年生黑麦草作为能源植物的应用前景 | 第22-23页 |
6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一章 耐镉性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 | 第25-39页 |
引言 | 第25页 |
1 供试材料 | 第25-26页 |
2 试验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1 耐镉根际细菌的分离及筛选 | 第26页 |
2.2 耐镉菌株促生特性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2.2.1 菌株分泌IAA能力测定 | 第26页 |
2.2.2 菌株产ACC脱氨酶能力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2.3 菌株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 | 第27页 |
2.3 平皿促生试验 | 第27页 |
2.4 供试菌株的形态观察 | 第27页 |
2.5 菌株的16SrDNA鉴定 | 第27-28页 |
2.6 菌株Ca02在一年生黑麦草根部的定殖 | 第28-29页 |
3 数据处理 | 第29-30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6页 |
4.1 耐镉根际细菌的分离及筛选 | 第30页 |
4.2 耐镉菌株促生特性的研究 | 第30-32页 |
4.2.1 菌株分泌IAA能力 | 第30页 |
4.2.2 菌株产ACC脱氨酶能力测定 | 第30-32页 |
4.2.3 菌株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 | 第32页 |
4.3 平皿促生试验 | 第32-33页 |
4.3.1 促生效果 | 第32页 |
4.3.2 菌株筛选结果 | 第32-33页 |
4.4 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| 第33-34页 |
4.5 供试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与鉴定 | 第34页 |
4.6 菌株Ca02在一年生黑麦草根部的定殖 | 第34-36页 |
5 讨论 | 第36-37页 |
6 结论 | 第37-39页 |
第二章 水培条件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| 第39-51页 |
引言 | 第3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0页 |
1.1 供试材料 | 第39页 |
1.2 试验设计 | 第39-40页 |
2 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2.1 生长参数的测定 | 第40页 |
2.2 根系形态特征扫描分析 | 第40页 |
2.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40-41页 |
2.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2.5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2.6 数据处理 | 第4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7页 |
3.1 镉胁迫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参数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2 镉胁迫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| 第43页 |
3.3 镉胁迫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4 镉胁迫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5 镉胁迫下根际菌对一年生黑麦草镉吸收积累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49页 |
5 结论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| 第51-63页 |
引言 | 第5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2页 |
1.1 供试材料 | 第51-52页 |
1.2 实验设计 | 第52页 |
2 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2.1 生长参数的测定 | 第52页 |
2.2 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52页 |
2.3 丙二醛含量测定 | 第52页 |
2.4 重金属含量测定 | 第52-53页 |
2.5 根际土壤pH测定 | 第53页 |
2.6 根际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态含量测定 | 第53页 |
2.7 数据处理 | 第5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9页 |
3.1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参数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3.2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55页 |
3.3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3.4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| 第57页 |
3.5 根际促生菌对土壤镉污染下一年生黑麦草根际土壤pH的影响 | 第57页 |
3.6 根际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变化 | 第57-59页 |
4 讨论 | 第59-60页 |
5 结论 | 第60-63页 |
全文讨论 | 第63-65页 |
全文结论 | 第65-67页 |
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| 第67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