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2-13页 |
1 前言 | 第14-23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4-21页 |
1.2.1 水稻与冷害 | 第14-16页 |
1.2.2 低温胁迫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16-18页 |
1.2.3 硅在水稻体内的运转、形态和分布 | 第18-19页 |
1.2.4 硅对水稻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7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2.2 水稻培养 | 第23-24页 |
2.2.1 种子消毒 | 第23页 |
2.2.2 出芽 | 第23页 |
2.2.3 播种 | 第23-24页 |
2.2.4 出苗 | 第24页 |
2.3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| 第24页 |
2.4 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5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6-2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67页 |
3.1 不同硅制剂对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3.1.1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7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1.2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8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1.3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401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1.4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13221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0页 |
3.2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3.2.1 不加硅,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2.2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2.3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.4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3 不同硅制剂对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3.3.1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7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2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8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3.3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40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3.4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1322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4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3.4.1 不加硅,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4.2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4.3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4.4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5 不同硅制剂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3.5.1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7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5.2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5.3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40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5.4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1322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6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6-51页 |
3.6.1 不加硅,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6.2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6.3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6.4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7 不同硅制剂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3.7.1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7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7.2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8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2页 |
3.7.3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401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3.7.4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13221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8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3.8.1 不加硅,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3.8.2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8.3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3.8.4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9 不同硅制剂对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3.9.1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7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9页 |
3.9.2 不同硅制剂对东农428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3.9.3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401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1页 |
3.9.4 不同硅制剂对东富13221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3.10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2-67页 |
3.10.1 不加硅,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3.10.2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3.10.3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3.10.4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4 讨论 | 第67-73页 |
4.1 不同硅制剂对苗期水稻抗低温生理指标的作用 | 第67-68页 |
4.2 不同硅制剂对苗期水稻保护酶活性的作用 | 第68-69页 |
4.3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水稻抗低温生理指标的作用 | 第69-71页 |
4.3.1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水稻抗低温生理指标的作用 | 第69-70页 |
4.3.2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水稻抗低温生理指标的作用 | 第70页 |
4.3.3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水稻抗低温生理指标的作用 | 第70-71页 |
4.4 同种硅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保护酶活性的作用 | 第71-73页 |
4.4.1 Si-50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保护酶活性的作用 | 第71页 |
4.4.2 Si-60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保护酶活性的作用 | 第71页 |
4.4.3 Si-60-G对不同品种水稻苗期保护酶活性的作用 | 第71-73页 |
5 结论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