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电产品研发项目的WBS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.1 WBS构建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WBS任务解耦优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3 WBS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架构 | 第15-17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基于BOM的机电产品WBS构建 | 第18-34页 |
2.1 机电产品BOM与WBS的相关性分析 | 第18-20页 |
2.1.1 机电产品的特点 | 第18页 |
2.1.2 BOM内容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3 WBS内容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 BOM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1页 |
2.2.1 核心BOM形式比较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2.2 BOM的数学模型 | 第21页 |
2.3 WBS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1-22页 |
2.4 BOM与WBS的映射模型 | 第22-28页 |
2.4.1 BOM与WBS的映射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4.2 BOM与WBS自然特征属性映射 | 第23-25页 |
2.4.3 BOM与WBS关联关系映射 | 第25-28页 |
2.5 企业研发项目WBS构建 | 第28-3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WBS耦合任务优化研究 | 第34-50页 |
3.1 WBS任务解耦优化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 WBS的复杂网络特性研究 | 第35-37页 |
3.2.1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 | 第35-36页 |
3.2.2 WBS的复杂网络特性 | 第36-37页 |
3.3 WBS的复杂网络模型构建 | 第37-39页 |
3.3.1 WBS的复杂网络节点的确定 | 第37页 |
3.3.2 WBS的复杂网络边的确定 | 第37-39页 |
3.4 WBS的任务解耦 | 第39-49页 |
3.4.1 WBS复杂网络模型的DSM变换 | 第39-40页 |
3.4.2 WBS耦合任务的识别 | 第40-41页 |
3.4.3 WBS的解耦策略 | 第41-44页 |
3.4.4 任务解耦实例验证 | 第44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WBS有效性评价 | 第50-61页 |
4.1 WBS有效性评价目的和意义 | 第50页 |
4.2 WBS有效性的内涵 | 第50-51页 |
4.3 WBS有效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6页 |
4.3.1 复杂网络的完整度 | 第51-53页 |
4.3.2 复杂网络的稳定性 | 第53-56页 |
4.4 WBS有效性测度验证 | 第56-60页 |
4.4.1 WBS网络模型失效策略 | 第56页 |
4.4.2 实例验证 | 第56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| 第61-73页 |
5.1 接触器研发项目的特点 | 第61-62页 |
5.2 产品研发项目WBS的构建及优化过程 | 第62-63页 |
5.3 系统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 | 第63-64页 |
5.3.1 系统体系结构 | 第63-64页 |
5.3.2 系统功能结构 | 第64页 |
5.4 系统功能实现 | 第64-71页 |
5.4.1 系统登录及其主界面 | 第64-65页 |
5.4.2 WBS的任务构建 | 第65-67页 |
5.4.3 基于DSM的任务优化 | 第67-7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3-74页 |
6.2 课题研究展望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