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类弹性蛋白多肽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1.1 类弹性蛋白多肽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1.2 类弹性蛋白的相变特性及机理 | 第13-14页 |
1.1.3 ELP融合蛋白的设计 | 第14-15页 |
1.1.4 ELP融合对活性多肽或蛋白质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2 类弹性蛋白多肽的应用 | 第16-20页 |
1.2.1 类弹性蛋白在重组蛋白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2.2 类弹性蛋白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1.2.3 类弹性蛋白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| 第20页 |
1.3 β-葡萄糖苷酶 | 第20-21页 |
1.4 固定化酶 | 第21-22页 |
1.5 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6.2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GEH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验证 | 第25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5-27页 |
2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25页 |
2.1.2 相关试剂 | 第25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2.1.4 相关溶液配制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2.1 单克隆的获取 | 第27页 |
2.2.2 重组表达质粒的提取 | 第27-28页 |
2.2.3 双酶切反应 | 第28页 |
2.2.4 PCR反应 | 第28-29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1 重组质粒GEH合成示意图 | 第29-30页 |
2.3.2 重组表达质粒的PCR验证以及酶切验证 | 第30页 |
2.4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融合蛋白GEH和Glu的表达与纯化研究 | 第31-45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31-34页 |
3.1.1 菌株与载体 | 第31页 |
3.1.2 相关试剂 | 第31-32页 |
3.1.3 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3.1.4 相关溶液配制 | 第32-34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4-40页 |
3.2.1 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制备 | 第34-35页 |
3.2.2 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株 | 第35页 |
3.2.3 菌种的保存 | 第35页 |
3.2.4 GEH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预实验 | 第35-36页 |
3.2.5 GEH酶的诱导表达 | 第36页 |
3.2.6 纯化 | 第36-37页 |
3.2.7 透析去除小分子 | 第37页 |
3.2.8 SDS-PAGE电泳检测 | 第37-38页 |
3.2.9 蛋白浓度测定 | 第38-39页 |
3.2.10 酶活测定 | 第39-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3.3.1 Glu酶与GEH酶的表达实验 | 第40-41页 |
3.3.2 ITC纯化GEH酶盐离子浓度的选择诱导表达与纯化 | 第41-43页 |
3.3.3 ITC纯化次数比较 | 第43页 |
3.3.4 比较ITC与无磁性的HighAffinityNi-NTAResin纯化效率比较 | 第43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融合蛋白GEH酶学性质的研究 | 第45-53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5页 |
4.1.1 质粒和菌种 | 第45页 |
4.1.2 相关试剂 | 第45页 |
4.1.3 .实验仪器 | 第45页 |
4.1.4 相关溶液配制 | 第45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4.2.1 pH、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2.2 酶动力学参数检测 | 第46页 |
4.2.3 Glu酶和GEH酶的热稳定性 | 第46页 |
4.2.4 Glu酶和GEH酶储存稳定性 | 第46-47页 |
4.2.5 Glu酶和GEH酶二级结构的检测 | 第47页 |
4.2.6 Glu酶和GEH酶的稳定性 | 第4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2页 |
4.3.1 pH、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.2 GEH酶和Glu酶的动力学参数 | 第48页 |
4.3.3 GEH酶和Glu酶的热稳定性 | 第48-49页 |
4.3.4 Glu酶和GEH酶的储存稳定性 | 第49-50页 |
4.3.5 GEH酶二级结构的检测 | 第50页 |
4.3.6 GEH重组酶对盐酸胍和尿素的稳定性 | 第50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固定化Glu、GEH与其游离Glu、GEH稳定性、酶活的比较 | 第53-64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5.1.1 质粒和菌种 | 第53页 |
5.1.2 培养基配方 | 第53页 |
5.1.3 实验仪器 | 第53页 |
5.1.4 试剂溶液及仪器 | 第53-54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54-56页 |
5.2.1 异硫氰酸荧光素(FITC)标记的GEH酶和Glu酶的固定化 | 第54页 |
5.2.2 固定化酶固载量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5.2.3 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5页 |
5.2.4 固定化酶的与游离酶的动力学参数 | 第55页 |
5.2.5 固定化酶的储藏稳定性 | 第55-56页 |
5.2.6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| 第56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3页 |
5.3.1 异硫氰酸荧光素(FITC)标记的Glu酶和GEH酶的固定化 | 第56-59页 |
5.3.2 Glu酶和GEH酶固载量的确定 | 第59页 |
5.3.3 pH和温度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3.4 固定化对GEH酶和Glu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3.5 固定化酶的储藏稳定性 | 第61-62页 |
5.3.6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| 第62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