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简介 | 第10-14页 |
1.2.1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种类 | 第10-11页 |
1.2.2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2.3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| 第12-13页 |
1.2.4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使用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3.1 生物处理法 | 第14-15页 |
1.3.2 光催化降解法 | 第15页 |
1.3.3 吸附法 | 第15-16页 |
1.3.4 电化学还原 | 第16-17页 |
1.3.5 其它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电化学还原降解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4.1 电化学还原原理 | 第18页 |
1.4.2 阴极还原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4.3 阴极还原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研究难点 | 第19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5.1 本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9-20页 |
1.5.2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石墨烯-泡沫镍电极的制备及降解呋喃西林的研究 | 第21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1-26页 |
2.2.1 反应器构型及其实验装置 | 第21-22页 |
2.2.2 化学药品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2.3 阴极材料制备 | 第23-24页 |
2.2.4 电化学降解 | 第24-25页 |
2.2.5 阴极材料的表征 | 第25页 |
2.2.6 电化学性能 | 第25页 |
2.2.7 化学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2.8 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抑菌性分析 | 第26页 |
2.2.9 稳定性分析 | 第2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7页 |
2.3.1 材料的表征 | 第26-28页 |
2.3.2 降解性能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3.3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4 产物分析 | 第31-36页 |
2.3.5 机理分析 | 第36页 |
2.3.6 抑菌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.7 稳定性分析 | 第37页 |
2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钯-泡沫镍电极的制备及降解呋喃西林的研究 | 第38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8-42页 |
3.1.1 反应器构型及其实验装置 | 第38-39页 |
3.1.2 化学药品和材料 | 第39-40页 |
3.1.3 阴极材料制备 | 第40页 |
3.1.4 电化学降解 | 第40页 |
3.1.5 阴极材料的表征 | 第40-41页 |
3.1.6 电化学性能 | 第41页 |
3.1.7 化学分析方法 | 第41页 |
3.1.8 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抑菌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9页 |
3.2.1 材料的表征 | 第42-43页 |
3.2.2 降解性能分析 | 第43页 |
3.2.3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.4 产物分析 | 第44-48页 |
3.2.5 机理分析 | 第48页 |
3.2.6 抑菌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3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0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