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2 抗菌材料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| 第15-18页 |
1.2.1 无机抗菌材料 | 第16页 |
1.2.2 有机抗菌材料 | 第16-17页 |
1.2.3 天然抗菌材料 | 第17-18页 |
1.3 现有抗菌方法和机制 | 第18-24页 |
1.3.1 释放杀菌 | 第18-19页 |
1.3.2 接触杀菌 | 第19-21页 |
1.3.3 抗菌粘附 | 第21-24页 |
1.4 萜类化合物与抗菌 | 第24-25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1.5.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5.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表面立体化学抗菌粘附的研究 | 第27-63页 |
2.1 前言 | 第27-28页 |
2.2 试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8页 |
2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8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8页 |
2.3 实验内容 | 第28-37页 |
2.3.1 立体化学结构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2.3.2 对醛基苯甲酸-L-龙脑酯(LFB)合成 | 第30页 |
2.3.3 对醛基苯甲酸-D-龙脑酯(DFB)合成 | 第30-31页 |
2.3.4 对醛基苯甲酸薄荷醇酯(FM)合成 | 第31-32页 |
2.3.5 对醛基苯甲酸接金刚烷醇酯(FA)合成 | 第32页 |
2.3.6 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 | 第32-37页 |
2.4 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4页 |
2.4.1 酯化单体的NMR分析 | 第37-41页 |
2.4.2 复合材料的EDS分析 | 第41页 |
2.4.3 复合材料的红外分析 | 第41-44页 |
2.5 抗菌评价研究 | 第44-49页 |
2.5.1 “跨栏”抗菌评价模型 | 第44-46页 |
2.5.2 “跨栏”抗菌实验 | 第46-48页 |
2.5.3 “跨栏”抗菌评价模型优化 | 第48-49页 |
2.6 抑菌效果研究 | 第49-61页 |
2.6.1 空白对照 | 第49-51页 |
2.6.2 PEI-LBF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1-52页 |
2.6.3 PEI-DBF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2-53页 |
2.6.4 PEI-FM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3-55页 |
2.6.5 PEI-NC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5-56页 |
2.6.6 PEI-AAC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6-57页 |
2.6.7 PEI-FA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7-58页 |
2.6.8 壳聚糖-L-龙脑复合材料抗黑曲霉“跨栏”实验 | 第58-59页 |
2.6.9 结果讨论 | 第59-61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三章 材料表面元素化学抗菌粘附的研究 | 第63-83页 |
3.1 前言 | 第63页 |
3.2 试验材料和仪器 | 第63-64页 |
3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63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63-64页 |
3.3 实验内容 | 第64-65页 |
3.3.2 壳聚糖-卤素复合材料合成 | 第64-65页 |
3.3.3 复合材料抗黑曲霉粘附研究 | 第65页 |
3.4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5-81页 |
3.4.1 EDS表征分析 | 第65-68页 |
3.4.2 抑菌效果研究 | 第68-8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3-85页 |
4.1 实验结论 | 第83-84页 |
4.1.1 材料表面立体化学抗菌粘附 | 第83页 |
4.1.2 材料表面元素化学抗菌粘附 | 第83-84页 |
4.2 研究建议 | 第84-85页 |
4.2.1 材料表面立体化学抗菌粘附普适性研究 | 第84页 |
4.2.2 抗菌机制研究 | 第84页 |
4.2.3 “跨栏”模型的优化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附录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作者及导师简介 | 第95-97页 |
附件 | 第97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