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金矿开采引起的污染 | 第13页 |
1.2.2 沉积物-水界面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2.3 水系沉积物中元素赋存形态 | 第14-15页 |
1.2.4 沉积物界面不同粒径对重金属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2.5 水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| 第16-17页 |
1.2.6 河流沉积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3页 |
2.1 自然地理 | 第20页 |
2.2 地质背景 | 第20-23页 |
2.2.1 矿区地层 | 第20-21页 |
2.2.2 矿区构造 | 第21页 |
2.2.3 矿体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2.4 矿石特征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| 第23-26页 |
3.1 采样点位布置 | 第23-24页 |
3.2 样品采集 | 第24-25页 |
3.3 样品的分析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上覆水间隙水的理化性质 | 第26-30页 |
4.1 上覆水间隙水的物理参数特征 | 第26-27页 |
4.2 上覆水-间隙水中pH值和Eh值垂向分布特征 | 第27-29页 |
4.2.1 上覆水-间隙水中pH值分布特征 | 第27-28页 |
4.2.2 上覆水-间隙水中Eh值分布特征 | 第28-29页 |
4.3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5章 上覆水间隙水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30-43页 |
5.1 上覆水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30-32页 |
5.2 上覆水中元素相关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5.3 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4-41页 |
5.3.1 一号点垂向剖面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4-35页 |
5.3.2 二号点垂向剖面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5-37页 |
5.3.3 三号点垂向剖面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7-38页 |
5.3.4 四号点垂向剖面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8-39页 |
5.3.5 五号点垂向剖面间隙水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| 第39-41页 |
5.4 间隙水中元素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5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6章 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43-55页 |
6.1 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 | 第43-44页 |
6.2 沉积剖面中元素分布特征 | 第44-49页 |
6.2.1 一号点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| 第44-45页 |
6.2.2 二号点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| 第45-46页 |
6.2.3 三号点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| 第46-47页 |
6.2.4 四号点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| 第47-48页 |
6.2.5 五号点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| 第48-49页 |
6.3 沉积物中元素相关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6.4 沉积物剖面中不同粒径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50-54页 |
6.4.1 二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50-52页 |
6.4.2 四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| 第52-54页 |
6.5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7章 沉积剖面中元素形态特征 | 第55-76页 |
7.1 沉积物剖面中元素形态分布 | 第55-66页 |
7.1.1 一号点垂向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55-57页 |
7.1.2 二号点垂向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57-59页 |
7.1.3 三号点垂向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59-61页 |
7.1.4 四号点垂向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61-64页 |
7.1.5 五号点垂向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64-66页 |
7.2 沉积物剖面中不同粒径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| 第66-75页 |
7.2.1 二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酸溶态分布特征 | 第66-68页 |
7.2.2 二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可还原态分布特征 | 第68-70页 |
7.2.3 四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酸溶态分布特征 | 第70-72页 |
7.2.4 四号剖面不同粒径元素可还原态分布特征 | 第72-75页 |
7.3 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8章 不同介质中元素迁移特征 | 第76-82页 |
8.1 元素在沉积物与间隙水中的迁移 | 第76-80页 |
8.1.1 一号点元素垂向分配特征 | 第76-77页 |
8.1.2 二号点元素垂向分配特征 | 第77-78页 |
8.1.3 三号点元素垂向分配特征 | 第78页 |
8.1.4 四号点元素垂向分配特征 | 第78-79页 |
8.1.5 五号点元素垂向分配特征 | 第79-80页 |
8.2 元素在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迁移特征 | 第80-81页 |
8.2.1 间隙水与上覆水重金属元素含量比较 | 第80-81页 |
8.2.2 间隙水与上覆水相关性分析 | 第81页 |
8.3 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9章 河流沉积环境质量评价 | 第82-86页 |
9.1 地质累积指数法 | 第82页 |
9.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| 第82-83页 |
9.3 评价标准 | 第83页 |
9.4 评价结果 | 第83-86页 |
9.4.1 地质累积指数法 | 第83-84页 |
9.4.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| 第84-86页 |
结论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