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水体中的Cr(Ⅵ)污染 | 第11-14页 |
1.2.1 水体中Cr(Ⅵ)污染的来源 | 第11-12页 |
1.2.2 水体中Cr(Ⅵ)污染的性质 | 第12-13页 |
1.2.3 水体中Cr(Ⅵ)污染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3 水体中Cr(Ⅵ)的去除方法 | 第14-20页 |
1.3.1 膜分离法 | 第14-15页 |
1.3.2 离子交换法 | 第15-16页 |
1.3.3 生物处理法 | 第16页 |
1.3.4 电化学法 | 第16-17页 |
1.3.5 吸附法 | 第17-18页 |
1.3.6 化学沉淀法 | 第18-20页 |
1.4 零价铁(Fe~0)简介 | 第20-27页 |
1.4.1 Fe~0的微纳结构 | 第21-22页 |
1.4.2 Fe~0微纳结构制备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4.3 Fe~0微纳结构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1.4.4 芯壳结构Fe~0基纳米材料 | 第26-27页 |
1.5 本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1.6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1.6.1 本论文研究思路 | 第28页 |
1.6.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磁性芯壳结构Fe@Ni微球的合成及其Cr(Ⅵ)去除性能研究 | 第30-47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5页 |
2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1页 |
2.2.2 样品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2.3 样品的表征 | 第32-33页 |
2.2.4 重铬酸钾储备液的配制及Cr(Ⅵ)含量的测定 | 第33页 |
2.2.5 芯壳结构Fe@Ni微球去除Cr(Ⅵ)实验及Cr(Ⅵ)标准曲线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2.6 1,10-邻二氮菲溶液的配制及Fe2+含量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5页 |
2.3.1 芯壳结构Fe@Ni微球成分、结构和形貌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3.2 磁性芯壳结构Fe@Ni微球Cr(Ⅵ)去除性能分析 | 第37-4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磁性芯壳结构Fe@Fe_2O_3微球的合成及其Cr(Ⅵ)去除性能研究 | 第47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8-49页 |
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48页 |
3.2.2 样品的合成 | 第48-49页 |
3.2.3 样品的表征 | 第49页 |
3.2.4 芯壳结构Fe@Fe_2O_3微球去除Cr(Ⅵ)的实验 | 第4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60页 |
3.3.1 芯壳结构Fe@Fe_2O_3微球成分、结构和形貌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3.2 磁性芯壳结构Fe@Fe_2O_3微球Cr(Ⅵ)去除性能分析 | 第50-6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4.1 总结 | 第61-62页 |
4.2 问题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