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1.4.2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1.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9-25页 |
1.5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5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5页 |
1.6 论文框架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儿童医院病房楼布局与形式研究 | 第26-42页 |
2.1 调研简介 | 第26-28页 |
2.1.1 调研对象 | 第26-27页 |
2.1.2 调研方案 | 第27-28页 |
2.2 总体布局方式分析 | 第28-32页 |
2.2.1 集中式布局 | 第28-29页 |
2.2.2 半集中式布局 | 第29-31页 |
2.2.3 分散式布局 | 第31-32页 |
2.3 内部科室布局方式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3.1 水平同层联系 | 第32-34页 |
2.3.2 竖向隔层联系 | 第34-35页 |
2.4 规模大小与平面形式分析 | 第35-40页 |
2.4.1 床位数与面积规模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.2 护理单元平面形式分析 | 第36-4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儿童医院病房楼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| 第42-68页 |
3.1 儿童行为心理特征与医疗康复空间设计 | 第42-46页 |
3.1.1 儿童行为特征研究 | 第42-43页 |
3.1.2 儿童心理特征研究 | 第43-44页 |
3.1.3 儿童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| 第44-46页 |
3.2 针对空间使用者需求的问卷调查 | 第46-49页 |
3.2.1 问卷调查情况 | 第46-47页 |
3.2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3 内部各功能单元空间设计分析 | 第49-59页 |
3.3.1 空间尺度的合理性 | 第49-52页 |
3.3.2 空间视线的通达性 | 第52-56页 |
3.3.3 空间细部的主体性与安全性 | 第56-57页 |
3.3.4 空间的私密性与开放性 | 第57-59页 |
3.4 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| 第59-65页 |
3.4.1 物理环境的生态性 | 第59-61页 |
3.4.2 色彩装饰的多样性 | 第61-64页 |
3.4.3 标识系统的趣味性 | 第64-65页 |
3.5 病房楼外形象塑造分析 | 第65-6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4章 浙大附属儿童医院(滨江院区)二期病房楼设计 | 第68-98页 |
4.1 项目背景与概况 | 第68-73页 |
4.1.1 项目背景 | 第68-71页 |
4.1.2 二期建设内容及规模 | 第71-73页 |
4.1.3 目标与定位 | 第73页 |
4.2 护理单元的选型 | 第73-78页 |
4.2.1 推算护理单元规模 | 第74页 |
4.2.2 拟定护理单元形式 | 第74-76页 |
4.2.3 确定病房楼形体样式 | 第76-78页 |
4.3 总体布局与外部流线设计分析 | 第78-81页 |
4.3.1 总体布局方式 | 第78-80页 |
4.3.2 外部流线组织 | 第80-81页 |
4.4 内部空间设计分析 | 第81-94页 |
4.4.1 内部功能布局与联系 | 第81-84页 |
4.4.2 普通护理单元空间设计分析 | 第84-91页 |
4.4.3 新生儿(母婴同室)护理单元设计分析 | 第91-92页 |
4.4.4 护理单元空间环境营造的设想 | 第92-94页 |
4.5 外立面设计分析 | 第94-9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2页 |
5.1 结论 | 第98-100页 |
5.2 展望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8页 |
附录1 儿童生理变化尺度统计表 | 第108-110页 |
附录2 针对空间使用者需求的调查问卷 | 第110-114页 |
附录3 浙大附属儿童医院(滨江院区)二期病房楼设计图纸 | 第114-12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| 第128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