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航道工程论文--整治工程论文--整治建筑物论文

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丁坝位置的理论确定及其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丁坝的分类和用途第10-11页
    1.3 丁坝水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15-16页
第二章 概化水槽试验及丁坝位置的理论确定第16-42页
    2.1 模型设计依据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紊流模型的建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槽模型的建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网格布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槽糙率的率定第21页
    2.3 水槽模型的验证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断面流速分布验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沿程水位验证第23-24页
    2.4 丁坝位置的确定第2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试验参数及计算工况布置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同坝长对坝头绕流流态的影响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同等级流量对坝头绕流流态的影响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丁坝不同偏转角度对坝头绕流流态的影响第35-39页
    2.5 丁坝位置的经验公式拟合及验证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经验公式拟合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经验公式的验证第39-41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三章 研究河段工程概况第42-57页
    3.1 河段概况第42-43页
    3.2 碍航特性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小米滩河段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金钟碛河段第43页
    3.3 航道现状与预期目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航道现状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预期目标第43-44页
    3.4 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情况第4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历史演变情况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近期演变情况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工程河段深泓线变化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河床横断面变化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滩险演变分析第52-5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四章 工程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分析第57-83页
    4.1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边界条件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干湿单元处理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网格与断面水尺的布置第57-58页
    4.2 数学模型的验证第5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测水文资料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面线验证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表面流速验证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流向验证第68-71页
    4.3 工程前水沙特性认识性试验第7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流量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设计流量与水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水面线比降沿程变化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航槽平均流速变化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主要滩险流态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成滩、消滩等特征水位第80-8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五章 丁坝在长江小米滩河段整治中的应用第83-96页
    5.1 整治工程布置原则第83页
    5.2 设计方案工程布置第83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设计方案一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设计方案二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设计方案三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试验成果分析第88-93页
    5.3 优化方案工程布置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工况布置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试验成果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-9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6-9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7-98页
致谢第98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2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页
    一、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页
    二、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崩滑体在山区河道中的堆积特点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堆石混凝土结构施工冷缝抗剪性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