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含油污泥处理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 | 第13-18页 |
1.3.1 溶剂萃取分离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3.2 焦化处理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.3 调剖处理技术 | 第16页 |
1.3.4 热解碳化处理技术 | 第16-18页 |
1.4 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 | 第18-22页 |
1.4.1 调质-机械脱水技术 | 第18-19页 |
1.4.2 焚烧处理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4.3 超声波处理技术 | 第20-21页 |
1.4.4 化学清洗法 | 第21-22页 |
1.4.5 生物处理技术 | 第22页 |
1.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5.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5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含油污泥理化特性分析测试 | 第25-30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2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油泥萃取分离关键参数影响研究 | 第30-39页 |
3.1 实验原料 | 第30页 |
3.2 实验仪器及药剂 | 第30-34页 |
3.2.1 实验所用仪器 | 第30-32页 |
3.2.2 实验所用药剂 | 第32-33页 |
3.2.3 实验步骤 | 第33页 |
3.2.4 含油污泥萃取分离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3 含油污泥萃取分离工艺流程 | 第34页 |
3.4 含油污泥萃取分离关键影响参数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4.1 搅拌速率对萃剂效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4.2 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4.3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4.4 萃剂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| 第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油泥颗粒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9-50页 |
4.1 油泥中固体颗粒相互作用及在离心场中的受力分析 | 第39-47页 |
4.1.1 油泥中两个固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及运动 | 第39-41页 |
4.1.2 油泥中两个固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及运动 | 第41-43页 |
4.1.3 离心场中作用下萃取过程分析 | 第43页 |
4.1.4 萃取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6页 |
4.1.5 萃取模型的讨论 | 第46页 |
4.1.6 模型的回归计算 | 第46-47页 |
4.2 实验结论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2.1 实验样品及实验方法 | 第47页 |
4.2.2 萃取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| 第47-4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橇装一体化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整体设计 | 第50-72页 |
5.1 橇装一体化含油污泥处理装置设计说明 | 第50-52页 |
5.1.1 装置设计背景及意义 | 第50页 |
5.1.2 技术规范 | 第50-51页 |
5.1.3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| 第51-52页 |
5.2 橇装一体化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整体设计 | 第52-58页 |
5.2.1 萃取剂回收装置设计 | 第52-54页 |
5.2.2 搅拌机工艺参数设计 | 第54-56页 |
5.2.3 离心机工艺参数设计 | 第56-58页 |
5.3 橇装一体化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| 第58-68页 |
5.3.1 装置控制系统概述 | 第58页 |
5.3.2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和依据 | 第58页 |
5.3.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58-62页 |
5.3.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2-68页 |
5.4 橇装一体化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主体设备 | 第68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