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冻类食品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速冻技术与速冻产品 | 第11-12页 |
二、刻板印象 | 第12-17页 |
第四节 研究设计 | 第17-19页 |
一、问卷设计和调查 | 第17-18页 |
二、深度访谈 | 第18页 |
三、多模态话语分析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速冻食品印象调查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况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印象关键词 | 第20-23页 |
一、关键词一:方便 | 第21页 |
二、关键词二:不健康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消费者的认知与行为分析 | 第23-28页 |
一、水饺是速冻食品的代表 | 第23-24页 |
二、速冻与冷冻无异 | 第24-25页 |
三、多重因素影响速冻食品保质期 | 第25-26页 |
四、速冻食品不够美味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探析速冻类食品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 | 第28-36页 |
第一节 社会传统与成规 | 第28-30页 |
一、储藏方式 | 第28-29页 |
二、社会习俗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信息环境的关键词解读 | 第30-32页 |
一、新闻报道关键词:“细菌门” | 第30页 |
二、食品广告关键词 | 第30-31页 |
三、其他渠道关键词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个人经验 | 第32-34页 |
一、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| 第32-33页 |
二、速冻就是冷冻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速冻食品与非速冻食品的比较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速冻食品广告信息的解读与分析 | 第36-45页 |
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电视广告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| 第37-45页 |
一、再现意义——“动”出食材活力 | 第37-39页 |
(一) 湾仔码头——跳出来的活力感 | 第37-38页 |
(二) 三全——动出来的活力感 | 第38-39页 |
(三) 思念——飞出来的丰富感 | 第39页 |
二、互动意义:提高观看者认可度 | 第39-45页 |
(一) 接触:引导主观判断 | 第40-41页 |
(二) 个人近距离,增强情感交流 | 第41-42页 |
(三) 水平视角提供平等态度 | 第42-43页 |
(四) 鲜艳色彩产生情感刺激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探析速冻食品刻板印象的改善方式 | 第45-53页 |
第一节 塑造企业形象,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| 第45-47页 |
一、利用权威媒体发布正面信息 | 第46页 |
二、定期组织工厂参观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利用多平台,增加传播要点 | 第47-50页 |
一、多场景打造,提升品位 | 第48-49页 |
二、完善速冻技术的普及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调整保质期,打造最佳赏味期概念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完善冷链渠道,改善消费习惯 | 第51-53页 |
一、消费方式的培养 | 第51-52页 |
二、完善冷链最后一道关卡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