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引言 | 第13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58页 |
2.1 催化剂材料简述 | 第15-19页 |
2.1.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| 第15-17页 |
2.1.2 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| 第17-19页 |
2.2 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9-29页 |
2.2.1 金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| 第20-25页 |
2.2.2 其他贵金属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2.2.3 发展趋势 | 第27-29页 |
2.3 影响贵金属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| 第29-39页 |
2.3.1 成分及分布的调节 | 第29-31页 |
2.3.2 尺寸的控制 | 第31-33页 |
2.3.3 形貌的调控 | 第33-34页 |
2.3.4 制备方法的选择 | 第34-36页 |
2.3.5 化合态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2.4 载体的选择 | 第39-48页 |
2.4.1 金属氧化物载体 | 第40-42页 |
2.4.2 氢氧化物载体 | 第42-43页 |
2.4.3 分子筛载体 | 第43-44页 |
2.4.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载体 | 第44-45页 |
2.4.5 碳基材料载体 | 第45-48页 |
2.4.6 其他 | 第48页 |
2.5 催化剂的结构设计 | 第48-56页 |
2.5.1 空心结构 | 第48-49页 |
2.5.2 核壳结构 | 第49-51页 |
2.5.3 “蛋黄-蛋壳”结构 | 第51-53页 |
2.5.4 “三明治”结构 | 第53-56页 |
2.6 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56-58页 |
3 负载型金/氧化铈纳米管催化剂 | 第58-82页 |
3.1 引言 | 第58-60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0-65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60-61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61-62页 |
3.2.3 样品制备 | 第62-63页 |
3.2.4 表征方法 | 第63页 |
3.2.5 催化性能测试 | 第63-6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5-81页 |
3.3.1 合成条件的优化 | 第65-70页 |
3.3.2 形成机理的探究 | 第70-74页 |
3.3.3 金的负载 | 第74-77页 |
3.3.4 催化性质的探讨 | 第77-8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4 金/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准单原子催化剂 | 第82-115页 |
4.1 引言 | 第82-8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4-90页 |
4.2.1 实验试剂 | 第84-85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85-86页 |
4.2.3 材料制备 | 第86-88页 |
4.2.4 材料表征 | 第88-89页 |
4.2.5 催化性能测试 | 第89-90页 |
4.3 结果和讨论 | 第90-114页 |
4.3.1 材料的合成 | 第90-96页 |
4.3.2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96-101页 |
4.3.3 形成机理的研究 | 第101-102页 |
4.3.4 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102-111页 |
4.3.5 材料合成方法普适性的研究 | 第111-11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5 金/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三明治结构催化剂 | 第115-133页 |
5.1 引言 | 第115-117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17-121页 |
5.2.1 实验试剂 | 第117-118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118页 |
5.2.3 材料制备 | 第118-120页 |
5.2.4 材料表征 | 第120页 |
5.2.5 催化性能测试 | 第120-121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21-132页 |
5.3.1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 | 第121-122页 |
5.3.2 贵金属/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| 第122-130页 |
5.3.3 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| 第130-13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32-13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33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69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69-17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