弋阳腔剧目《江边会友》音韵考察与弋阳腔音韵构拟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引论 | 第7-20页 |
| 1.1 戏曲音韵与戏曲音韵研究 | 第7-10页 |
| 1.1.1 戏曲语言·戏曲音韵 | 第7-8页 |
| 1.1.2 戏曲语言的地域性质 | 第8-9页 |
| 1.1.3 戏曲音韵研究 | 第9-10页 |
| 1.2 弋阳腔与弋阳腔音韵 | 第10-15页 |
| 1.2.1 江西的地方戏曲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弋阳腔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1.2.3 弋阳腔的艺术特色 | 第14-15页 |
| 1.3 本论文研究的说明 | 第15-18页 |
| 1.3.1 本论文研究的缘起 | 第15页 |
| 1.3.2 本论文研究的构想 | 第15-16页 |
| 1.3.3 本论文研究的材料 | 第16-18页 |
| 1.4 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弋阳腔剧目《江边会友》的音系与韵辙 | 第20-41页 |
| 2.1 《江边会友》的音系及其特点 | 第20-33页 |
| 2.1.1 《江边会友》的音系 | 第20-29页 |
| 2.1.2 《江边会友》音系的特点 | 第29-33页 |
| 2.2 《江边会友》的韵辙及其特点 | 第33-41页 |
| 2.2.1 《江边会友》的韵段 | 第33-37页 |
| 2.2.2 《江边会友》的韵辙特点 | 第37-41页 |
| 第3章 弋阳腔音韵的构拟 | 第41-61页 |
| 3.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构想 | 第41-47页 |
| 3.1.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依据 | 第41-42页 |
| 3.1.2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原则 | 第42-45页 |
| 3.1.3 弋阳腔音韵标准的确定 | 第45-47页 |
| 3.2 弋阳腔音系的构拟 | 第47-61页 |
| 3.2.1 弋阳腔声母的构拟 | 第47-49页 |
| 3.2.2 弋阳腔韵母的构拟 | 第49-56页 |
| 3.2.3 弋阳腔声调的构拟 | 第56-61页 |
| 第4章 弋阳腔的韵辙与韵谱 | 第61-81页 |
| 4.1 弋阳腔的韵辙 | 第61-63页 |
| 4.2 弋阳腔的韵谱 | 第63-81页 |
| 第5章 结语 | 第81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