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集流体 | 第13-14页 |
1.3 三维碳材料集流体 | 第14-23页 |
1.3.1 共价结合的三维碳材料 | 第14-17页 |
1.3.2 非共价结合的三维碳材料 | 第17-23页 |
1.4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23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30页 |
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| 第30-34页 |
2.1 实验主要药品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方法及仪器 | 第31-34页 |
2.2.1 材料合成设备 | 第31页 |
2.2.2 材料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2.3 电池组装 | 第32页 |
2.2.4 电池性能测试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碳纳米管-泡沫石墨三维集流体 | 第34-62页 |
3.1 引言 | 第34-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38页 |
3.2.1 材料制备 | 第36-37页 |
3.2.2 材料物性表征 | 第37-38页 |
3.2.3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3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6页 |
3.3.1 CNT生长参数的优化 | 第39-40页 |
3.3.2 CNT-UGF的结构表征 | 第40-44页 |
3.3.3 S/CNT-UGF的物性表征 | 第44-46页 |
3.3.4 S/CNT-UGF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6-48页 |
3.3.5 Li/CNT-UGF的物性表征 | 第48-50页 |
3.3.6 Li/CNT-UGF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0-52页 |
3.3.7 Li/CNT-UGF | S/CNT-UGF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2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第四章 三维共价连接的石墨微米管网络 | 第62-86页 |
4.1 引言 | 第62-6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5-66页 |
4.2.1 材料制备 | 第65页 |
4.2.2 材料物性表征 | 第65-66页 |
4.2.3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6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80页 |
4.3.1 石墨微米管的物性表征 | 第66-70页 |
4.3.2 石墨微米管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70-76页 |
4.3.3 GT-scaffold对锂枝晶抑制作用的机理分析 | 第76-79页 |
4.3.4 Li-GT-scaffold | LiFePO_4全电池性能测试 | 第79-8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第五章 金属锂合金/碳纤维复合电极 | 第86-108页 |
5.1 引言 | 第86-88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8-89页 |
5.2.1 材料制备 | 第88页 |
5.2.2 材料物性表征 | 第88-89页 |
5.2.3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89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9-102页 |
5.3.1 Li_xM/Li的物性表征 | 第89-91页 |
5.3.2 Li_xAg/Li-CF的物性表征 | 第91-95页 |
5.3.3 Li_xM/Li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95-96页 |
5.3.4 Li_xAg/Li高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| 第96-100页 |
5.3.5 Li_xAg/Li-CF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100-101页 |
5.3.6 Li_xAg/Li | FePO_4全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101-10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8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108-11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