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双目视觉的跨座式单轨接触网磨损检测技术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接触网检测技术简介 | 第9-10页 |
1.3 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内容安排 | 第12-14页 |
2 接触网磨损检测系统原理 | 第14-27页 |
2.1 跨座式单轨接触网结构及其磨损 | 第14-16页 |
2.1.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| 第14-15页 |
2.1.2 跨座式单轨接触网 | 第15-16页 |
2.2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3 接触网磨损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18-20页 |
2.3.1 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3.2 硬件组成 | 第19-20页 |
2.4 接触网磨损检测系统硬件 | 第20-26页 |
2.4.1 光电编码器 | 第20-22页 |
2.4.2 CCD相机及镜头 | 第22-24页 |
2.4.3 图像采集卡 | 第24-25页 |
2.4.4 光源与照明方式 | 第25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标定 | 第27-36页 |
3.1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 | 第27页 |
3.2 面阵相机成像模型 | 第27-30页 |
3.2.1 线性面阵相机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2.2 非线性面阵相机模型 | 第30页 |
3.3 线阵相机成像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4 双目立体标定 | 第31-32页 |
3.5 摄像机标定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6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立体匹配 | 第36-51页 |
4.1 立体匹配概述 | 第36-38页 |
4.2 立体匹配约束条件 | 第38-39页 |
4.3 立体匹配流程 | 第39页 |
4.4 立体视觉匹配算法 | 第39-41页 |
4.4.1 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0-41页 |
4.4.2 全局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1页 |
4.5 改进的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1-44页 |
4.5.1 Fast角点检测算法 | 第42页 |
4.5.2 SURF特征向量和主方向计算 | 第42-43页 |
4.5.3 极线约束 | 第43页 |
4.5.4 基于主方向的快速立体匹配 | 第43-44页 |
4.6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4-5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检测系统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1-58页 |
5.1 实验系统搭建 | 第51页 |
5.2 图像采集模块 | 第51-52页 |
5.3 图像处理模块 | 第52-53页 |
5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6.1 总结 | 第58页 |
6.2 展望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