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 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 
| 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 
| 1.2 耦合量子点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 
| 1.2.1 耦合量子点薄膜中的激子动力学过程 | 第11-13页 | 
| 1.2.2 耦合量子点薄膜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 | 第13-15页 | 
| 1.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 
| 1.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 
| 第2章 耦合量子点薄膜器件的制备及实验方案 | 第17-30页 | 
| 2.1 不同能级匹配结构的薄膜器件 | 第17-23页 | 
| 2.1.1 膜层材料的特性 | 第17-19页 | 
| 2.1.2 薄膜器件的制备流程 | 第19-20页 | 
| 2.1.3 不同能级匹配结构的薄膜器件 | 第20-23页 | 
| 2.2 瞬态光电流(TOF)实验方案 | 第23-27页 | 
| 2.2.1 TOF实验原理 | 第23-26页 | 
| 2.2.2 TOF实验装置 | 第26-27页 | 
| 2.3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实验方案 | 第27-29页 | 
| 2.3.1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原理 | 第27页 | 
| 2.3.2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系统 | 第27-29页 | 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 
| 第3章 量子点与受体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研究 | 第30-48页 | 
| 3.1 量子点薄膜原型光伏器件的TOF实验 | 第30-33页 | 
| 3.1.1 量子点薄膜原型光伏器件的TOF信号及分析 | 第30-31页 | 
| 3.1.2 量子点薄膜厚度对TOF信号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 
| 3.2 缺少激子阻挡层的光伏器件的TOF实验 | 第33-37页 | 
| 3.2.1 缺少空穴阻挡层的光伏器件的TOF信号及分析 | 第33-35页 | 
| 3.2.2 缺少电子阻挡层的光伏器件的TOF信号及分析 | 第35-37页 | 
| 3.3 量子点与受体界面附近荧光动力学过程 | 第37-45页 | 
| 3.3.1 孤立量子点薄膜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7-39页 | 
| 3.3.2 PEDOT:PSS/QD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9-42页 | 
| 3.3.3 QD/TiO2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 | 第42-45页 | 
| 3.4 量子点与受体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机制分析 | 第45-47页 | 
| 3.4.1 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表征 | 第45-46页 | 
| 3.4.2 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在光伏器件中的作用 | 第46-47页 | 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 
| 第4章 不同尺寸量子点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研究 | 第48-57页 | 
| 4.1 不同能级匹配结构的双层薄膜光伏器件的TOF实验 | 第48-53页 | 
| 4.1.1 不同能级匹配结构的双层薄膜光伏器件的TOF信号 | 第48-50页 | 
| 4.1.2 不同能级匹配结构的双层薄膜光伏器件的TOF信号分析 | 第50-53页 | 
| 4.2 不同偏压条件下双层薄膜光伏器件的TOF实验 | 第53-54页 | 
| 4.3 不同尺寸量子点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机制分析 | 第54-56页 | 
| 4.3.1 不同尺寸量子点界面附近的激子转移和电荷转移过程 | 第54-55页 | 
| 4.3.2 能级匹配结构在光伏器件中的作用 | 第55-56页 | 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 
| 结论 | 第57-59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 
| 致谢 | 第65页 |